无锡市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1、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2、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8-25页 | 
| 一、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的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 1、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外来人口犯罪 | 第19-20页 | 
| 3、犯罪预防和犯罪防控 | 第20-21页 | 
| 二、外来人口犯罪及其预防的理论分析工具 | 第21-25页 | 
| 1、研究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成因的理论 | 第21-22页 | 
| 2、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的理论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无锡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及特征 | 第25-33页 | 
| 一、无锡市外来人口现状 | 第25-28页 | 
| 1、基本情况调查 | 第25-27页 | 
| 2、在锡生存状况调查 | 第27-28页 | 
| 二、无锡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 | 第28-29页 | 
| 三、无锡市外来人口犯罪特征 | 第29-33页 | 
| 1、犯罪主体方面的特征 | 第29-30页 | 
| 2、犯罪客体方面的特征 | 第30-31页 | 
| 3、犯罪时间、手段及形式方面的特征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无锡市外来人口犯罪成因 | 第33-44页 | 
| 一、参照对象选择不当引起相对剥夺感 | 第33-35页 | 
| 1、参照规则紊乱与参照物选择失当 | 第33-34页 | 
| 2、相对剥夺感与犯罪生成 | 第34-35页 | 
| 二、社会纽带关系断裂导致行为失范 | 第35-36页 | 
| 三、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加剧了犯罪生成 | 第36-40页 | 
| 1、就业范围上的社会公正缺失 | 第37-38页 | 
| 2、生存空间上的社会公正缺失 | 第38-39页 | 
| 3、文化观念上的社会公正缺失 | 第39-40页 | 
| 四、无锡市现行外来人口管理政策及评价 | 第40-44页 | 
| 1、实行多元社会管理 | 第40-41页 | 
| 2、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1页 | 
| 3、无锡市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 第四章 无锡市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的对策思考 | 第44-52页 | 
| 一、外来人口犯罪的社会预防 | 第44-46页 | 
| 1、将预防外来人口犯罪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44-45页 | 
| 2、引导外来人口有序流入,统筹控制外来人口总数 | 第45页 | 
| 3、淡化户籍概念,以实际居住地为标准施行人口治理 | 第45-46页 | 
| 4、加速城镇化进程,带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 第46页 | 
| 二、外来人口犯罪的群体预防 | 第46-49页 | 
| 1、强化信息化防控体系,提高情报利用效能 | 第47页 | 
| 2、进一步扩大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范围 | 第47-48页 | 
| 3、以“治理”的理念促进外来人口建立自治组织 | 第48-49页 | 
| 三、外来人口犯罪的个体预防 | 第49-52页 | 
| 1、以特征引导对策,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 | 第49-50页 | 
| 2、健全普法教育网络,提高外来人口法律素质 | 第50页 | 
| 3、吸收外来人口参与社区管理,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