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主要工作及内容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爆炸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机理 | 第18-29页 |
2.1 聚能射流侵彻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1 射流侵彻过程 | 第18-19页 |
2.1.2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动力学侵彻理论模型 | 第19-20页 |
2.1.3 准定常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侵彻理论 | 第20-22页 |
2.2 爆炸反应装甲飞板运动理论 | 第22-26页 |
2.2.1 爆炸反应装甲结构 | 第22-23页 |
2.2.2 爆炸反应装甲炸药起爆机理 | 第23-24页 |
2.2.3 炸药爆炸驱动飞板运动理论 | 第24-26页 |
2.3 聚能射流与爆炸反应装甲相互作用机理 | 第26-29页 |
2.3.1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射流过程 | 第26-27页 |
2.3.2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射流作用机理 | 第27-29页 |
3.数值模型参数选择与方案设计 | 第29-38页 |
3.1 LS-DYNA简介 | 第29-30页 |
3.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 | 第30-33页 |
3.2.1 炸药的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 | 第31-32页 |
3.2.2 空气的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 第32页 |
3.2.3 铜和钢的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 | 第32-33页 |
3.3 双层变厚度飞板ERA干扰射流数值模拟 | 第33-38页 |
3.3.1 计算模型基本尺寸 | 第33-34页 |
3.3.2 数值模型及材料参数 | 第34-35页 |
3.3.3 变厚度飞板ERA数值模拟思路 | 第35-38页 |
4.入射角对变厚度飞板ERA干扰聚能射流性能的影响 | 第38-54页 |
4.1 60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 | 第38-43页 |
4.2 45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 | 第43-48页 |
4.3 30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 | 第48-54页 |
5.着靶点对变厚度飞板ERA干扰聚能射流性能的影响 | 第54-63页 |
5.1 着靶点为1时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5.2 着靶点为3时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6.试验研究与分析 | 第63-67页 |
6.1 试验器材 | 第63页 |
6.2 试验步骤 | 第63-64页 |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6.3.1 射流入射角为30°时试验结果 | 第64-65页 |
6.3.2 射流入射角为45°时试验结果 | 第65页 |
6.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7.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