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战车、战舰、战机、航天武器论文--战车论文

变厚度飞板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主要工作及内容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爆炸反应装甲与射流作用机理第18-29页
    2.1 聚能射流侵彻理论概述第18-22页
        2.1.1 射流侵彻过程第18-19页
        2.1.2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动力学侵彻理论模型第19-20页
        2.1.3 准定常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侵彻理论第20-22页
    2.2 爆炸反应装甲飞板运动理论第22-26页
        2.2.1 爆炸反应装甲结构第22-23页
        2.2.2 爆炸反应装甲炸药起爆机理第23-24页
        2.2.3 炸药爆炸驱动飞板运动理论第24-26页
    2.3 聚能射流与爆炸反应装甲相互作用机理第26-29页
        2.3.1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射流过程第26-27页
        2.3.2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射流作用机理第27-29页
3.数值模型参数选择与方案设计第29-38页
    3.1 LS-DYNA简介第29-30页
    3.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第30-33页
        3.2.1 炸药的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第31-32页
        3.2.2 空气的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第32页
        3.2.3 铜和钢的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第32-33页
    3.3 双层变厚度飞板ERA干扰射流数值模拟第33-38页
        3.3.1 计算模型基本尺寸第33-34页
        3.3.2 数值模型及材料参数第34-35页
        3.3.3 变厚度飞板ERA数值模拟思路第35-38页
4.入射角对变厚度飞板ERA干扰聚能射流性能的影响第38-54页
    4.1 60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第38-43页
    4.2 45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第43-48页
    4.3 30 °入射角不同方案模拟结果第48-54页
5.着靶点对变厚度飞板ERA干扰聚能射流性能的影响第54-63页
    5.1 着靶点为1时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5.2 着靶点为3时结果与分析第58-63页
6.试验研究与分析第63-67页
    6.1 试验器材第63页
    6.2 试验步骤第63-64页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6.3.1 射流入射角为30°时试验结果第64-65页
        6.3.2 射流入射角为45°时试验结果第65页
        6.3.3 试验结果分析第65-67页
7.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结论第67-68页
    7.2 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KX-50在热刺激下的晶体结构演化及在溶剂中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防暴弹在自动机供弹过程中运动姿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