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素质模型及培养措施研究第11-13页
        1.2.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内涵及培养研究第13-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31页
    2.1 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第19-20页
        2.1.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第20-22页
        2.1.3 培养机制第22页
    2.2 关系论证第22-25页
        2.2.1 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关系第22-24页
        2.2.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能力培养机制的关系第24-25页
    2.3 理论基础第25-30页
        2.3.1 隶属度函数第25-26页
        2.3.2 结构方程模型第26-29页
        2.3.3 人才成长理论第29页
        2.3.4 系统论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3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31-39页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1-32页
    3.2 指标体系设计第32-37页
        3.2.1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成要素指标设计第32-35页
        3.2.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指标设计第35-37页
    3.3 小结第37-39页
4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模型建立第39-61页
    4.1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第39-41页
        4.1.1 概念模型第39-40页
        4.1.2 研究假设第40-41页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质量分析第41-46页
        4.2.1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41-42页
        4.2.2 样本数据分析第42-46页
    4.3 模型建立与评价第46-56页
        4.3.1 模型建立第47-48页
        4.3.2 模型评价第48-51页
        4.3.3 模型修正第51-56页
    4.4 变量间的关系分析第56-57页
        4.4.1 潜变量与潜变量间的关系第56-57页
        4.4.2 潜变量与显变量间的关系第57页
    4.5 假设检验验证第57-59页
    4.6 小结第59-61页
5 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第61-73页
    5.1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机制系统分析第61-64页
        5.1.1 系统基本结构第61-62页
        5.1.2 系统目标第62页
        5.1.3 系统运行机理第62-63页
        5.1.4 系统功能第63-64页
    5.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机制构建第64-71页
        5.2.1 建立与强化国家政策保障机制第64-66页
        5.2.2 优化与完善单位支持机制第66-69页
        5.2.3 营造与优化社会文化引领机制第69-70页
        5.2.4 建立与完善个体自我驱动机制第70-71页
    5.3 小结第71-73页
6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第73-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3页
    6.2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Ⅰ 调查问卷第81-85页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公关传播策划方案
下一篇: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城市人格认知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