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牡丹资源的研究开发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2 牡丹籽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牡丹籽油的成分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2.2 其营养保健功效及食用安全性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 植物油脂概述 | 第16-23页 |
1.3.1 植物油脂简介 | 第16-17页 |
1.3.2 植物油脂的分类 | 第17页 |
1.3.3 植物油脂的制取方法 | 第17-20页 |
1.3.4 植物油脂中常见的几种不饱和脂肪酸 | 第20-21页 |
1.3.5 油脂中脂肪酸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第23-25页 |
2 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的建立 | 第25-51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3.1 样品的制备及色谱条件优化 | 第27页 |
2.3.2 样品中各脂肪酸的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2.3.3 方法学验证 | 第28-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2.4.1 色谱条件及检测器工作参数的优化结果 | 第34-36页 |
2.4.2 样品中各脂肪酸的定性分析 | 第36-37页 |
2.4.3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7-43页 |
2.4.4 稳定性考察 | 第43页 |
2.4.5 重现性考察 | 第43-44页 |
2.4.6 检测限考察 | 第44-47页 |
2.4.7 加样回收实验 | 第47-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牡丹籽油皂化工艺的优化 | 第51-70页 |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3-57页 |
3.3.1 皂化条件的单因素考察 | 第53页 |
3.3.2 皂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53-54页 |
3.3.3 牡丹籽油皂化样与未皂化样中甘三酯含量情况的比较 | 第54-55页 |
3.3.4 UPLC-ELSD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 第55-5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8页 |
3.4.1 皂化条件的单因素考察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4.2 皂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3.4.3 对牡丹籽油皂化样与未皂化样中甘三酯含量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 第63-65页 |
3.4.4 UPLC-ELSD法与气相色谱法所得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第65-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UPLC-ELSD法的应用 | 第70-75页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0页 |
4.2 实验仪器 | 第70-7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4.3.1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 | 第7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4.4.1 使用UPLC-ELSD法分析测定牡丹籽油及其他几种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情况并比较它们结果的差异性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75-79页 |
5.1 结论 | 第75-77页 |
5.1.1 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UPLC-ELSD法)的建立 | 第75-76页 |
5.1.2 牡丹籽油皂化工艺的优化 | 第76-77页 |
5.1.3 使用UPLC-ELSD法比较几种食用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 | 第77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7-78页 |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8-79页 |
5.3.1 存在的问题 | 第78页 |
5.3.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