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即插即用电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快速响应空间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 | 第9-12页 |
1.3 SPA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第12-19页 |
1.3.1 SPA系统的提出 | 第12-14页 |
1.3.2 SPA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3 SPA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4 SPA系统发展趋势及其分析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9-22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20-22页 |
1.5 本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2章SPA系统分析及本文研究方案 | 第23-33页 |
2.1 SPA系统规范草案简述 | 第23-24页 |
2.2 SPA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 第24-28页 |
2.2.1 SPA系统组成 | 第24-26页 |
2.2.2 SPA系统工作流程 | 第26-27页 |
2.2.3 SPA系统核心理念 | 第27-28页 |
2.3 SPA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第28-30页 |
2.4 本文的总体研究方案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SPA系统即插即用接口技术研究 | 第33-56页 |
3.1 SPA系统即插即用接口技术分析 | 第33-38页 |
3.1.1 SPA系统即插即用接口技术概述 | 第33-34页 |
3.1.2 SPA系统即插即用物理接口 | 第34-35页 |
3.1.3 SPA系统即插即用接口协议 | 第35-38页 |
3.2 SPA系统即插即用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 第38-50页 |
3.2.1 部件发现机制研究 | 第38-42页 |
3.2.2 部件注册机制研究 | 第42-44页 |
3.2.3 部件服务请求匹配机制研究 | 第44-50页 |
3.3 接口转换模块的研制 | 第50-55页 |
3.3.1 接口转换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3.3.2 接口转换模块的硬件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3.3.3 接口转换模块固件设计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SPA系统部件自描述及即插即用软件技术研究 | 第56-69页 |
4.1 SPA系统部件自描述技术 | 第56-62页 |
4.1.1 SPA系统部件自描述技术概要 | 第56-58页 |
4.1.2 x TEDS自描述机制研究 | 第58-62页 |
4.2 SPA系统即插即用软件技术 | 第62-66页 |
4.2.1 SPA系统即插即用软件概述 | 第62-63页 |
4.2.2 卫星数据模型SDM分析 | 第63-66页 |
4.3 x TEDS文件解析机制研究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演示与验证 | 第69-86页 |
5.1 验证平台的搭建 | 第69-72页 |
5.1.1 验证平台的组成 | 第69-70页 |
5.1.2 验证平台的工作流程 | 第70-72页 |
5.2 演示验证软件开发 | 第72-76页 |
5.2.1 演示验证软件的研制目的及其需求分析 | 第72-74页 |
5.2.2 演示验证软件设计实现 | 第74-76页 |
5.3 即插即用功能验证 | 第76-85页 |
5.3.1 部件发现功能验证 | 第77-78页 |
5.3.2 部件注册功能验证 | 第78-79页 |
5.3.3 部件服务请求匹配功能验证 | 第79-84页 |
5.3.4 部件移除检测功能验证 | 第84-85页 |
5.4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