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电梯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电梯安全评价在国际上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电梯系统中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 第23-29页 |
2.1 电梯的构造 | 第23-24页 |
2.2 电梯危险源的辨识 | 第24-26页 |
2.2.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 第24-25页 |
2.2.2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 第25-26页 |
2.3 电梯事故的类型以及其原因 | 第26-28页 |
2.3.1 电梯的安全特征 | 第26-27页 |
2.3.2 电梯安全事故的种类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评价方法的确定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29-39页 |
3.1 几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29-32页 |
3.2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 第32-35页 |
3.2.1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 第32-33页 |
3.2.2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33-35页 |
3.3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35-36页 |
3.4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36-38页 |
3.4.1 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及划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 第36-37页 |
3.4.2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曳引式电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57页 |
4.1 曳引式载人无机房电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4.2 应用AHP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 第42-53页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42-45页 |
4.2.2 如何构造判断矩阵与计算指标的权重 | 第45-47页 |
4.2.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7-53页 |
4.3 实际检测结果的转换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评价 | 第57-83页 |
5.1 Hopfield神经网络 | 第57-62页 |
5.1.1 网络结构 | 第57-58页 |
5.1.2 稳定点分析 | 第58-59页 |
5.1.3 网络设计 | 第59-62页 |
5.2 基于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电梯安全评价 | 第62-78页 |
5.2.1 设计的思路与步骤 | 第62-64页 |
5.2.2 理想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64-68页 |
5.2.3 Matlab实现 | 第68-75页 |
5.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5.3 鲁棒性检验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A 待评价电梯数据 | 第91-9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