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 第14-17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20-40页 |
2.1 冲动购买理论 | 第20-28页 |
2.1.1 冲动购买含义的界定 | 第20-22页 |
2.1.2 冲动购买意愿的分类 | 第22-24页 |
2.1.3 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2.1.4 线上冲动购买理论 | 第26-27页 |
2.1.5 文献述评 | 第27-28页 |
2.2 产品稀缺效应 | 第28-34页 |
2.2.1 产品稀缺效应的提出 | 第28页 |
2.2.2 稀缺效应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 | 第28-30页 |
2.2.3 产品稀缺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30页 |
2.2.4 稀缺性理论基础回顾 | 第30-34页 |
2.2.5 文献述评 | 第34页 |
2.3 女性情感感知价值 | 第34-36页 |
2.3.1 女性-男性购买的性别差异 | 第34-35页 |
2.3.2 情感感知价值 | 第35-36页 |
2.3.3 文献述评 | 第36页 |
2.4 产品参与度 | 第36-38页 |
2.4.1 产品参与度的提出 | 第36-37页 |
2.4.2 文献述评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40-50页 |
3.1 构建理论模型 | 第40-41页 |
3.2 变量的界定 | 第41页 |
3.3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41-45页 |
3.3.1 初始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42-43页 |
3.3.2 中介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43页 |
3.3.3 结果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43-44页 |
3.3.4 调节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第44-45页 |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5-49页 |
3.4.1 产品稀缺效应与情感感知价值的关系 | 第45-46页 |
3.4.2 女性情感感知价值与线上冲动购买意愿的关系 | 第46-47页 |
3.4.3 产品稀缺效应与线上冲动购买意愿的关系 | 第47-48页 |
3.4.4 产品参与度对产品稀缺效应与线上冲动购买意愿之间的作用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50-70页 |
4.1 预调研的信效度分析 | 第50-57页 |
4.1.1 问卷调查的说明 | 第50-51页 |
4.1.2 预调研的信度分析 | 第51-52页 |
4.1.3 预调研的效度分析 | 第52-57页 |
4.2 大样本问卷调查的信效度分析 | 第57-62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57-59页 |
4.2.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9页 |
4.2.3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59-62页 |
4.3 变量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 第62-67页 |
4.3.1 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4.3.2 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63-67页 |
4.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与修正模型 | 第67-70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0-76页 |
5.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70-72页 |
5.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5.1.2 提升线上网络产品营销绩效的启示 | 第71-72页 |
5.2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第72-76页 |
5.2.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72-73页 |
5.2.2 研究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86-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