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股市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广义溢出指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思路第10-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本文的行文框架第12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2-14页
        1.4.1 可能的创新点第12页
        1.4.2 不足之处第12-14页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4-26页
    2.1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1 传统方法下股市波动溢出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2.1.2 溢出指数方法下波动溢出的文献综述第16-18页
        2.1.3 文献综述小结第18-19页
    2.2 研究范畴界定第19-22页
        2.2.1 行业与行业分类标准第19-21页
        2.2.2 波动溢出效应的相关定义第21-22页
    2.3 波动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2.3.1 波动溢出效应的内因——信息溢出第22页
        2.3.2 波动溢出效应的驱动——投资者行为第22-24页
        2.3.3 波动溢出效应的渠道——资金流动第24-25页
        2.3.4 波动溢出效应的环境——宏观经济因素第25-26页
三、数据与模型第26-39页
    3.1 数据第26-33页
        3.1.1 定义波动率第26页
        3.1.2 国际股市数据与基础分析第26-29页
        3.1.3 中国行业股市数据与基础分析第29-33页
    3.2 模型第33-39页
        3.2.1 模型的理论基础第33-38页
        3.2.2 模型的具体设定第38-39页
四、中国行业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第39-59页
    4.1 国际股市波动溢出强度第39-46页
        4.1.1 国际股市的波动静态溢出第39-41页
        4.1.2 国际股市的波动动态溢出第41-46页
    4.2 中国行业股市的波动溢出强度第46-53页
        4.2.1 中国行业股市的波动静态溢出第46-49页
        4.2.2 中国行业股市的波动动态溢出第49-53页
    4.3 中国股市行业间连通度的传导关系第53-59页
        4.3.1 股市连通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54-56页
        4.3.2 股市连通度的脉冲响应分析第56-59页
五、结论与建议第59-62页
    5.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5.2 政策建议与应用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付费类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以虎门绿源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为例
下一篇:沪港通机制改革、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股价崩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