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嗜热真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定向进化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8页
    1 微生物脂肪酶的研究进展第13-24页
        1.1 微生物脂肪酶的结构第13-15页
        1.2 微生物脂肪酶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1.3 微生物脂肪酶的催化特性第16-17页
        1.4 微生物脂肪酶第17-18页
        1.5 微生物脂肪酶产生菌筛选方法第18-19页
        1.6 微生物脂肪酶的表达第19-20页
        1.7 微生物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第20-21页
        1.8 微生物脂肪酶在工业中的应用第21-24页
            1.8.1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21-22页
            1.8.2 脂肪酶在洗涤剂行业的应用第22页
            1.8.3 脂肪酶在医学中的应用第22-23页
            1.8.4 脂肪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第23-24页
            1.8.5 脂肪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第24页
    2 微生物脂肪酶的定向进化第24-34页
        2.1 突变体文库的构建第25-29页
        2.2 定向进化文库的筛选策略第29-31页
            2.2.1 表型观察选择和筛选第29页
            2.2.2 微孔板筛选法第29-30页
            2.2.3 法噬菌体表面展示法第30页
            2.2.4 细胞表面展示第30-31页
            2.2.5 核糖体展示技术第31页
        2.3 定向进化在酶改造中的应用第31-34页
            2.3.1 提高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第31-32页
            2.3.2 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第32页
            2.3.3 提高脂肪酶的底物特异性第32页
            2.3.4 改变脂肪酶的对映异构体特异性第32-34页
    3 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34-38页
        3.1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34-35页
        3.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3.3 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二章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38-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59页
        1.1 材料第38-42页
            1.1.1 供试菌株第38页
            1.1.2 质粒第38页
            1.1.3 酶和生化试剂第38-39页
            1.1.4 仪器第39页
            1.1.5 溶液配制第39-41页
            1.1.6 培养基配制第41-42页
        1.2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第42-49页
            1.2.1 引物设计第42-43页
            1.2.2 总RNA的提取(Trizol法)第43-44页
            1.2.3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44页
            1.2.4 目的基因cDNA中间片段的分离第44-46页
            1.2.5 目的基因cDNA 3’端的分离及测序第46-47页
            1.2.6 目的基因5’末端TAIL-PCR扩增第47-48页
            1.2.7 目的基因全长cDNA和DNA序列的克隆第48-49页
        1.3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9-55页
            1.3.1 脂肪酶基因1g成熟肽序列的分离第49-50页
            1.3.2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1.3.3 线性化质粒质粒的制备第51页
            1.3.4 酵母转化第51-52页
            1.3.5 酵母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第52-53页
            1.3.6 酵母工程菌的培养和LG的诱导分泌表达第53-54页
            1.3.7 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第54-55页
            1.3.8 表达产物LG的SDS-PAGE分析第55页
            1.3.9 脂肪酶工程菌产酶曲线及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5页
        1.4 重组脂肪酶的纯化第55-56页
            1.4.1 发酵液的硫酸铵沉淀第55-56页
            1.4.2 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第56页
        1.5 脂肪酶LG的活性电泳和糖染色第56页
        1.6 脂肪酶LG的Western-blot分析第56-57页
        1.7 重组表达脂肪酶酶学特性的研究第57-59页
            1.7.1 脂肪酶LG的最适反应温度第57页
            1.7.2 脂肪酶LG的最适反应pH值第57-58页
            1.7.3 脂肪酶LG的热稳定性第58页
            1.7.4 脂肪酶LG的pH稳定性第58页
            1.7.5 各种金属离子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58页
            1.7.6 脂肪酶LG的底物特异性第58-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85页
        2.1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第59-63页
            2.1.1 T.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总RNA的提取第59页
            2.1.2 T.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9-60页
            2.1.3 脂肪酶基因中间片段的分离第60页
            2.1.4 脂肪酶基因cDNA 3’-末端的分离第60-61页
            2.1.5 脂肪酶基因DNA序列5’-末端的分离第61-62页
            2.1.6 脂肪酶基因全长序列的验证第62-63页
        2.2 脂肪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第63-70页
            2.2.1 脂肪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第63-64页
            2.2.2 脂肪酶基因1g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第64-65页
            2.2.3 脂肪酶基因1g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第65-68页
            2.2.4 脂肪酶基因1g的立体结构预测第68页
            2.2.5 脂肪酶基因1g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第68-70页
        2.3 脂肪酶基因1g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70-81页
            2.3.1 脂肪酶基因1g成熟肽序列的扩增第70-71页
            2.3.3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第71-74页
            2.3.4 重组酵母转化子的筛选第74-77页
            2.3.5 脂肪酶基因1g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第77-81页
        2.4 脂肪酶LG酶学性质研究第81-85页
            2.4.1 脂肪酶LG酵母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81页
            2.4.2 脂肪酶LG的最适反应温度第81-82页
            2.4.3 脂肪酶LG的最适反应pH值第82页
            2.4.4 脂肪酶LG的热稳定性第82-83页
            2.4.5 脂肪酶LG的pH稳定性第83页
            2.4.6 金属离子对表达脂肪酶LG活性的影响第83-84页
            2.4.7 表达脂肪酶LG的底物特异性第84-85页
    3 讨论第85-90页
第三章 嗜热真菌脂肪酶的定向进化第90-1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3页
        1.1 材料第90-91页
            1.1.1 供试菌株第90-91页
        1.2 实验方法第91-93页
            1.2.1 易错PCR第91页
            1.2.2. 易错PCR产物回收第91页
            1.2.3 突变体库的构建第91-92页
            1.2.4 突变体库的筛选方法第92-93页
            1.2.5 突变体序列的测定第93页
            1.2.6 突变脂肪酶工程菌酶活的测定第93页
            1.2.7 突变脂肪酶蛋白结构分析第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12页
        2.1 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LG的定向进化第93-97页
            2.1.1 易错PCR条件摸索第93-94页
            2.1.2 构建突变体库第94-96页
            2.1.3 酵母突变转化子的筛选第96页
            2.1.4 突变体库的复筛第96-97页
        2.2 疏绵状嗜热丝胞菌脂肪酶LN的定向进化第97-112页
            2.2.1 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lanuginosus总RNA的提取第97页
            2.2.2 脂肪酶ln基因的PCR扩增第97-98页
            2.2.3 脂肪酶基因l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98-99页
            2.2.4 突变体库的构建第99-100页
            2.2.5 酵母突变转化子的筛选第100-101页
            2.2.6 突变体库的复筛第101-102页
            2.2.7 突变体酵母工程菌GS-LN4和GS-LN11的序列测定第102-103页
            2.2.8 GS-LN4和GS-LN11表达产物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第103-105页
            2.2.9 工程菌GS-LN4和GS-LN11表达产物的改变的酶学性质第105-107页
            2.2.10 GS-LN4和GS-LN11脂肪酶蛋白结构分析第107-108页
            2.2.11 推测突变脂肪酶性质改变的可能机制第108-112页
    3. 讨论第112-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1.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脂肪酶的克隆与表达第116页
    2.嗜热真菌脂肪酶的定向进化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二茂铁基及[2Fe2Se]簇结构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Annexin5和ADF5在花粉发育和生长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