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2.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12页 |
2.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12页 |
2.3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及管理工具 | 第12-13页 |
2.3.1 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方法 | 第12页 |
2.3.2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 第12-13页 |
2.4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范围及控制要点 | 第13-15页 |
第3章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 第15-20页 |
3.1 JS银行二级分行概况及信贷业务特点 | 第15页 |
3.2 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5-20页 |
3.2.1 按信贷流程划分 | 第16-17页 |
3.2.2 按信贷产品划分 | 第17-18页 |
3.2.3 按操作风险引发要素划分 | 第18-20页 |
第4章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 | 第20-27页 |
4.1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 第20-23页 |
4.1.1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 第20-21页 |
4.1.2 信贷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 第21-22页 |
4.1.3 信贷操作风险资本计量 | 第22-23页 |
4.2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4.3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25-27页 |
4.3.1 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 第25页 |
4.3.2 操作风险组织架构缺乏合力 | 第25页 |
4.3.3 操作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单一 | 第25-26页 |
4.3.4 操作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缺失 | 第26-27页 |
第5章 国内外大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27-31页 |
5.1 国内外大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5.1.1 国际大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5.1.2 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 | 第28页 |
5.2 国内外大银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方法实施情况 | 第28-29页 |
5.2.1 国际大银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方法实施情况 | 第28页 |
5.2.2 国内银行业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实施进程 | 第28-29页 |
5.3 国内外大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总结 | 第29-30页 |
5.4 对JS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30-31页 |
第6章 JS银行二级分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 第31-36页 |
6.1 加强信贷业务流程操作风险管控 | 第31-32页 |
6.1.1 以完善的制度流程管控风险 | 第31页 |
6.1.2 以不相容岗位制约管控风险 | 第31-32页 |
6.1.3 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控风险 | 第32页 |
6.2 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32页 |
6.3 完善全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6.4 推进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制度 | 第33页 |
6.5 提高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 | 第33-34页 |
6.5.1 充分利用操作风险自评估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 第33-34页 |
6.5.2 加强对高频高发关键风险点的持续监控 | 第34页 |
6.5.3 加强对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第34页 |
6.6 优化操作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 第34-35页 |
6.7 积极应对新渠道新业务操作风险 | 第35-3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