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我国铁矿资源利用现状 | 第10-12页 |
1.1.2 现有炼铁工艺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 我国难选菱铁矿的综合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1 我国难选菱铁矿资源分布 | 第14页 |
1.2.2 难选菱铁矿的性质及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1.3 当前高炉炼铁工艺配料 | 第15-18页 |
1.3.1 高炉炼铁配料原则及方法 | 第15-16页 |
1.3.2 高炉炼铁配料参数的确定 | 第16-18页 |
1.4 渣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1 渣高温性能对炼铁影响的研究 | 第18页 |
1.4.2 渣成份对其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3 造渣剂对渣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19-20页 |
1.5 回转窑炼铁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7.2 研究路线 | 第24-26页 |
2 原料分析及试验方法 | 第26-32页 |
2.1 试验原料分析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27-32页 |
2.2.1 实验室熔融还原试验 | 第28页 |
2.2.2 菱铁矿高温熔化特性试验 | 第28-29页 |
2.2.3 检测设备 | 第29-32页 |
3 菱铁矿熔融还原配料计算 | 第32-40页 |
3.1 配料率值的提出 | 第32-38页 |
3.1.1 配料依据 | 第32-33页 |
3.1.2 还原剂用量 | 第33-34页 |
3.1.3 碱度 | 第34页 |
3.1.4 石灰系数 | 第34-36页 |
3.1.5 铝硅比 | 第36-38页 |
3.2 配料计算 | 第38-39页 |
3.2.1 菱铁矿用量计算 | 第38页 |
3.2.2 石灰石用量计算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4 菱铁矿熔融还原实验研究 | 第40-50页 |
4.1 不同还原条件对菱铁矿熔融还原的影响 | 第40-43页 |
4.1.1 不同温度对菱铁矿熔融还原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不同保温时间对菱铁矿熔融还原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造渣剂石灰石对菱铁矿熔融还原的影响 | 第43-47页 |
4.2.1 石灰石在熔融炼铁造渣过程中的作用 | 第44页 |
4.2.2 石灰石对铁收得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石灰石对渣铁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4 石灰石对渣矿物组成及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助熔剂氟化钙对熔融还原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50页 |
5 菱铁矿熔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0-58页 |
5.1 高温熔体熔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50-51页 |
5.2 碱度对铁矿粉高温熔化温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5.3 氟化钙对菱铁矿高温熔化温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 氧化硼对菱铁矿高温熔化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 小结 | 第56-58页 |
6 半工业化试验探索 | 第58-70页 |
6.1 炼铁新工艺还原原理及半工业化试验内容 | 第58-59页 |
6.2 炼铁新工艺反应过程 | 第59-60页 |
6.3 热平衡计算 | 第60-65页 |
6.3.1 碳素平衡计算 | 第61-62页 |
6.3.2 鼓风量计算 | 第62页 |
6.3.3 收入热量计算 | 第62-63页 |
6.3.4 支出热量计算 | 第63-65页 |
6.3.5 热量平衡 | 第65页 |
6.4 半工业化探索性试验结果分析及工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 | 第65-68页 |
6.4.1 半工业化探索性试验及结果 | 第65-67页 |
6.4.2 半工业化试验工艺改进 | 第67-68页 |
6.5 半工业化试验结果预期 | 第68-69页 |
6.6 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