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7页 |
1.2.1 含竖井建筑结构内火灾烟气运动规律研究 | 第18-23页 |
1.2.2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研究 | 第23-27页 |
1.2.3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2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 第28-30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烟气运动及控制研究方法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第33-39页 |
2.2.1 数值模拟分类 | 第33-34页 |
2.2.2 烟气运动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2.2.3 FDS火灾模拟方法 | 第35-39页 |
2.3 模型实验研究方法 | 第39-47页 |
2.3.1 相似理论分析 | 第39-40页 |
2.3.2 实验模型主体 | 第40-43页 |
2.3.3 火源设置 | 第43-44页 |
2.3.4 供风系统 | 第44-45页 |
2.3.5 烟雾生成设备 | 第45页 |
2.3.6 测量系统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含走廊的竖井结构中热烟气运动特性研究 | 第48-84页 |
3.1 火源功率对含走廊竖井结构中烟气运动的影响 | 第48-63页 |
3.1.1 数值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 第48-52页 |
3.1.2 含走廊竖井结构内部烟气运动特征研究 | 第52-59页 |
3.1.3 含走廊竖井结构外部烟气运动特征研究 | 第59-63页 |
3.2 外界非均匀风压对含走廊竖井结构中烟气运动的影响 | 第63-73页 |
3.2.1 建筑物风压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3.2.2 非均匀风压面构建 | 第64-65页 |
3.2.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3页 |
3.3 竖井排烟口对含走廊竖井结构中烟气运动的影响 | 第73-82页 |
3.3.1 竖井排烟口及其负压参数设置 | 第73-75页 |
3.3.2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75-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走廊结构空气幕阻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84-115页 |
4.1 空气幕送风速度对走廊结构内阻烟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84-94页 |
4.1.1 气体渗入理论分析 | 第84-86页 |
4.1.2 空气幕参数设置及模型简化 | 第86-90页 |
4.1.3 空气幕送风速度与其阻烟性能规律探究 | 第90-94页 |
4.2 热压及风压对走廊空气幕阻隔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94-106页 |
4.2.1 场景的构建与参数验证 | 第95-96页 |
4.2.2 空气幕失效高度分析 | 第96-98页 |
4.2.3 热压及风压作用下气体渗入规律及实验验证 | 第98-103页 |
4.2.4 热压与风压耦合作用对空气幕阻隔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4.3 走廊空气幕对非火源层烟气阻隔特征研究 | 第106-113页 |
4.3.1 非火源层烟气的构建 | 第106-107页 |
4.3.2 空气幕对非火源层烟气的阻隔变化特征 | 第107-11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传统控烟设施与走廊空气幕耦合阻烟研究 | 第115-141页 |
5.1 机械排烟对空气幕阻烟性能的影响 | 第115-123页 |
5.1.1 机械排烟位置选取 | 第115-116页 |
5.1.2 机械排烟工况设定 | 第116页 |
5.1.3 机械排烟与空气幕耦合阻烟研究 | 第116-123页 |
5.2 挡烟垂壁对空气幕阻烟性能的影响 | 第123-131页 |
5.2.1 挡烟垂壁位置选取 | 第123页 |
5.2.2 挡烟垂壁工况设定 | 第123-124页 |
5.2.3 挡烟垂壁与空气幕综合阻烟研究 | 第124-131页 |
5.3 耦合阻烟模型实验验证 | 第131-140页 |
5.3.1 模型实验设计 | 第131-133页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33-1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1-14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