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2 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现实依据 | 第25-29页 |
2.1 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 | 第25-27页 |
2.1.1 关于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1.2 关于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2 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依据 | 第27-29页 |
2.2.1“十三五”规划的政策要义 | 第27页 |
2.2.2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所需 | 第27页 |
2.2.3 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 | 第27-29页 |
3 互联网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以河南省的图书馆(室)为例 | 第29-57页 |
3.1 省市级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以河南省图书馆(豫图)为例 | 第29-45页 |
3.1.1 河南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测评方法 | 第30-33页 |
3.1.2 河南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测评与分析 | 第33-45页 |
3.2 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以古荥镇图书室为例 | 第45-57页 |
3.2.1 古荥镇图书室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的访谈提纲 | 第45-46页 |
3.2.2 古荥镇图书室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46-57页 |
4 河南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室)资源建设与利用不均等问题的原因探究 | 第57-63页 |
4.1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57-58页 |
4.1.1 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 第57-58页 |
4.1.2 公共图书设施的质与量不高 | 第58页 |
4.2 文献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 第58-60页 |
4.2.1 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程度低 | 第58-59页 |
4.2.2 乡镇图书室文献资源与需求不相符 | 第59-60页 |
4.3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 第60-61页 |
4.3.1 乡镇图书室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且能力较差 | 第60页 |
4.3.2 图书馆从业者缺乏共享与服务意识 | 第60-61页 |
4.4 大众行使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主体意识缺乏 | 第61-63页 |
4.4.1 大众行使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主体意识不强 | 第61-62页 |
4.4.2 大众行使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参与行为滞后 | 第62-63页 |
5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应对策略 | 第63-71页 |
5.1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 | 第63-65页 |
5.1.1 增加图书资源数字化投入 | 第63页 |
5.1.2 更新图书馆信息系统设备 | 第63-64页 |
5.1.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64-65页 |
5.1.4 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 第65页 |
5.2 提高城乡文献资源利用效率 | 第65-67页 |
5.2.1 完善互联网时代城乡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 第65-66页 |
5.2.2 文献资源供给应有针对性 | 第66-67页 |
5.3 完善城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第67-68页 |
5.3.1 健全图书馆从业者培训与轮岗制度 | 第67页 |
5.3.2 提升从业者共享服务意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67-68页 |
5.4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主体意识 | 第68-71页 |
5.4.1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主体意识 | 第69页 |
5.4.2 为大众行使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行动创造条件 | 第69-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