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 第9-12页 |
(一) 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9页 |
(二) 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三) 构建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社会价值和必要性 | 第11-12页 |
二、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12-14页 |
三、当前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4-16页 |
(一) 调查主体不统一,专业性不强 | 第14-15页 |
(二) 程序设计不合理,造成操作层面的被动 | 第15页 |
(三) 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不规范不科学 | 第15-16页 |
(四) 审前调查的法律地位和调查报告的作用模糊 | 第16页 |
四、域外审前调查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 第16-19页 |
(一) 美国的审前调查制度 | 第16-17页 |
(二) 英国的审前调查制度 | 第17页 |
(三) 日本的审前调查制度 | 第17-18页 |
(四) 香港地区的审前调查制度 | 第18页 |
(五) 台湾地区的审前调查制度 | 第18页 |
(六) 启示与借鉴 | 第18-19页 |
五、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 第19-26页 |
(一) 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审前调查立法 | 第19-20页 |
(二) 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调查主体队伍 | 第20-21页 |
(三) 设置规范合理的审前调查程序 | 第21-23页 |
(四) 统一审前调查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 第23-24页 |
(五) 建立科学的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体系 | 第24页 |
(六) 明确调查主体的诉讼地位 | 第24-25页 |
(七) 合理界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个人简历 | 第30-3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