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移动床综述第10-15页
        1.2.1 波面板移动床第11-13页
        1.2.2 移动床冷渣器第13-15页
        1.2.3 总结第15页
    1.3 活性焦脱硫简介第15-17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移动床传热实验研究第18-27页
    2.1 实验介绍第18-19页
    2.2 实验系统第19-25页
    2.3 移动床传热实验方案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传热模型与机理第27-43页
    3.1 移动床传热模型第27-29页
    3.2 传热机理第29-42页
        3.2.1 管内对流换热第29-31页
        3.2.2 管外传热第31-40页
        3.2.3 管壁传热第40页
        3.2.4 活性焦比热容计算第40-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实验数据计算与分析第43-57页
    4.1 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43-52页
        4.1.1 实验数据第43-44页
        4.1.2 传热系数计算分析第44-48页
        4.1.3 管壁温度及管外传热系数计算分析第48-52页
    4.2 管外传热理论计算第52-56页
        4.2.1 颗粒导热第52-53页
        4.2.2 近壁面与颗粒间气体导热第53页
        4.2.3 辐射换热第53-54页
        4.2.4 计算过程与分析第54-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单颗粒加热过程计算第57-68页
    5.1 集中参数法计算第57-59页
        5.1.1 集中参数法第57页
        5.1.2 温度场的分析解第57-58页
        5.1.3 集中参数法计算第58-59页
    5.2 单颗粒仿真计算第59-65页
        5.2.1 求解过程第60-65页
        5.2.2 结果分析第65页
    5.3 移动床分段计算第65-67页
        5.3.1 计算步骤第66页
        5.3.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00MW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下一篇:燃煤工业链条炉低负荷运行节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