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土的动力反应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土与桩基的动力相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动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动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 | 第11-12页 |
| ·本文研究工作的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2-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 第15-21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 第15-17页 |
| ·土的应力应变的非线性 | 第15-16页 |
| ·土的剪胀性 | 第16页 |
| ·土体变形的弹塑性 | 第16-17页 |
| ·土的弹性模型 | 第17-18页 |
| ·概述 | 第17-18页 |
| ·邓肯-张双曲线模型 | 第18页 |
| ·土的动力本构关系 | 第18-20页 |
| ·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基本特点 | 第18页 |
| ·土体的粘弹性动力本构模型发展概况 | 第18页 |
| ·Hardin计算模型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场地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 第21-30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场地概况 | 第21-22页 |
| ·场地土动模量的室内外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29页 |
| ·现场剪切波速测试 | 第22-23页 |
| ·实验室动三轴试验 | 第23-25页 |
| ·动模量的室内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 ·动模量的比较和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桩的水平地震作用反应分析 | 第30-4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计算模型 | 第30-35页 |
| ·运动方程 | 第31-32页 |
| ·土体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32页 |
| ·阻尼的确定 | 第32-33页 |
| ·边界的确定 | 第33-34页 |
| ·地震波的输入 | 第34-35页 |
| ·ANSYS建模 | 第35-37页 |
| ·单元的选择 | 第35-37页 |
| ·建模 | 第37-43页 |
| ·计算结果 | 第38-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4页 |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