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大气能见度测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能见度观测的重要性第14-16页
    1.2 大气能见度观测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数字摄像法观测大气能见度第18-19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数字摄像法测量白天能见度算法设计第20-33页
    2.1 基于亮度对比度测量能见度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2.1.1 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第20页
        2.1.2 数字摄像法测量白天能见度公式的推导第20-21页
    2.2 单目标物亮度对比计算能见度模型第21-24页
        2.2.1 模型与计算公式推导第21-22页
        2.2.2 单目标物亮度对比的局限性与误差分析第22-24页
    2.3 双亮度差法测量能见度第24-26页
        2.3.1 双亮度差法模型与计算公式第24-25页
        2.3.2 双亮度差法测量白天能见度的误差分析第25-26页
    2.4 基于透射率估计与散焦测距的算法设计第26-32页
        2.4.1 能见度的计算模型第26页
        2.4.2 大气透射率的计算第26-27页
        2.4.3 视觉距离的计算第27-31页
        2.4.4 图像中目标物的提取第31-32页
    2.5 本章总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数字摄像法测量夜间能见度算法研究第33-50页
    3.1 夜间能见度观察的基本模型第33-37页
        3.1.1 单光源夜间能见度观察模型第33-34页
        3.1.2 单光源自身灰度值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1.3 大气环境光的影响分析第35-37页
    3.2 双光源夜间能见度观测模型第37-41页
        3.2.1 利用黑体消除大气环境光的影响第37-38页
        3.2.2 利用双光源消除光源灰度值不稳定的影响第38-39页
        3.2.3 双光源的设计第39-41页
    3.3 图像的预处理第41-44页
        3.3.1 图像噪声的来源第41页
        3.3.2 中值滤波去噪第41-42页
        3.3.3 小波变换去噪第42-44页
    3.4 双光源的识别研究第44-48页
        3.4.1 传统识别算法及其局限性第44-46页
        3.4.2 基于空间信息和潜在目标物匹配的双光源识别算法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2页
    4.1 白天能见度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0-54页
        4.1.1 双亮度差法的实验第50-51页
        4.1.2 基于透射率估计与视觉距离计算的设计实验第51-53页
        4.1.3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53-54页
    4.2 夜间能见度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4-60页
        4.2.1 夜间能见度观测系统第54页
        4.2.2 双光源的设计第54-56页
        4.2.3 双光源图像的处理第56-58页
        4.2.4 系统搭建与实验数据分析第58-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总结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XX城市综合体项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融合颜色信息与深度信息的多目标检测及跟踪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