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下的税收问题探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共享出行征税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第13-14页
        1.2.2 共享出行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第14-15页
        1.2.3 共享出行征税难点的研究第15页
        1.2.4 对共享出行征税建议的研究第15-16页
        1.2.5 简要评述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思路第18页
        1.3.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4 论文创新点第19页
        1.3.5 不足之处第19-20页
2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概况第20-26页
    2.1 共享经济的概念第20-21页
    2.2 共享经济的特点第21-22页
    2.3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第22-26页
        2.3.1 共享出行的发展情况第22-23页
        2.3.2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分析第23-26页
3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面临的税收问题第26-32页
    3.1 纳税主体的确定问题第26-27页
    3.2 课税对象的确定问题第27-29页
        3.2.1 押金的税收问题第27-28页
        3.2.2 广告费收入的税收问题第28-29页
        3.2.3 司机个人的税收问题第29页
    3.3 税率的确定问题第29页
    3.4 税收管辖权难以划分第29-30页
    3.5 税收征管的配套跟进问题第30-32页
        3.5.1 高度分散的税源第30-31页
        3.5.2 不确定性的收入第31页
        3.5.3 无纸化的交易第31页
        3.5.4 税务登记规则混乱不清,监管成本较高第31-32页
4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课税的原则和可行性分析第32-36页
    4.1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课税的原则第32页
        4.1.1 税收公平原则第32页
        4.1.2 税收中性原则第32页
    4.2 共享出行商业模式课税的可行性分析第32-33页
        4.2.1 交易规模巨大第33页
        4.2.2 技术的成熟第33页
    4.3 国外的实践借鉴第33-36页
5 完善税收建设,适应共享出行商业模式的发展第36-44页
    5.1 完善税收制度第36-39页
        5.1.1 确定纳税主体第36页
        5.1.2 确定课税对象第36-38页
        5.1.3 确定交易平台交易性质,确定税率第38-39页
        5.1.4 给予税收优惠第39页
    5.2 加强税收征管第39-41页
        5.2.1 加强地方立法进度,完善税收法律制度第39-40页
        5.2.2 综合公平与效率原则,合理确定税收管辖权第40页
        5.2.3 实行源泉扣缴,完善网络发票使用第40-41页
    5.3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第41-44页
        5.3.1 制定共享出行商业模式的行业标准,明确其合法身份第41页
        5.3.2 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平台第41页
        5.3.3 强化信用体系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违约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