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1 多学科交叉法 | 第15页 |
1.4.2 比较、归纳法 | 第15页 |
1.4.3 实地调研法 | 第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住区共享空间基础理论分析 | 第17-40页 |
2.1 住区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1 住区 | 第17-18页 |
2.1.2 住区共享空间 | 第18-20页 |
2.2 住区共享空间 | 第20-33页 |
2.2.1 我国住区规划与发展 | 第20-26页 |
2.2.2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关于共享空间设计的要求 | 第26-28页 |
2.2.3 住区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2.2.4 住区共享空间的内涵及要素 | 第30-33页 |
2.3 行为模式与空间环境 | 第33-36页 |
2.3.1 住区中的居民行为 | 第33-35页 |
2.3.2 共享空间中的交往行为 | 第35-36页 |
2.4 居民对共享空间的需求 | 第36-39页 |
2.4.1 居民对住区环境的基本需求 | 第36-37页 |
2.4.2 不同群体居民对住区共享空间的需求 | 第37-39页 |
2.4.3 不同群体在共享空间中活动的特点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西安地区住区共享空间实例调研 | 第40-70页 |
3.1 单位型住区——中铁一局小区东院(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 | 第40-49页 |
3.1.1 小区概况 | 第40-41页 |
3.1.2 共享空间组织结构 | 第41-46页 |
3.1.3 小结 | 第46-49页 |
3.2 组团式布局的小区 | 第49-60页 |
3.2.1 枫林绿洲(西安市高新区) | 第49-53页 |
3.2.2 金泰丝路花城(西咸新区世纪大道) | 第53-57页 |
3.2.3 总结 | 第57-60页 |
3.3 均质式布局的小区 | 第60-69页 |
3.3.1 世纪华泰(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 | 第60-64页 |
3.3.2 富力城 | 第64-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住区共享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70-81页 |
4.1 住区共享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70-74页 |
4.1.1 公众参与原则 | 第70-71页 |
4.1.2 行为需求原则 | 第71页 |
4.1.3 促进交往、邻里关系原则 | 第71-74页 |
4.2 住区共享空间设计方法 | 第74-80页 |
4.2.1 居住小区中心共享空间设计 | 第75-78页 |
4.2.2 居住组团共享空间设计 | 第78页 |
4.2.3 宅前屋后边界共享空间设计 | 第78-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1:住区共享空间现状调查问卷 | 第84-85页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