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3.1 舞弊的定义 | 第16页 |
1.3.2 关联方的定义 | 第16-17页 |
1.3.3 关联交易的定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1.5 创新点和展望 | 第19-20页 |
1.5.1 创新点 | 第19页 |
1.5.2 展望 | 第19-20页 |
2 关联交易舞弊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2 理性经纪人假设 | 第21页 |
2.3 关联交易舞弊动因理论 | 第21-25页 |
2.3.1 压力因素 | 第22页 |
2.3.2 机会因素 | 第22-23页 |
2.3.3 借口因素 | 第23-25页 |
3 A 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舞弊的案例分析 | 第25-35页 |
3.1 A 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25-26页 |
3.2 A 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方及其交易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3.2.1 隐瞒关联方 | 第26-28页 |
3.2.2 刻意隐瞒关联交易 | 第28页 |
3.2.3 自买自卖的交易链条 | 第28-29页 |
3.3 A 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舞弊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3.3.1 满足管理层的经济利益 | 第29页 |
3.3.2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29-31页 |
3.3.3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第31页 |
3.3.4 没有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和应有的关注 | 第31-32页 |
3.3.5 分析性复核程序实施不到位 | 第32-33页 |
3.3.6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处罚不严 | 第33-35页 |
4 针对 A 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舞弊产生的原因应采取的措施 | 第35-41页 |
4.1 加强上市公司高管的诚信建设 | 第35页 |
4.2 企业内部应采取的措施 | 第35-37页 |
4.2.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35-36页 |
4.2.2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 | 第36页 |
4.2.3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 第36-37页 |
4.3 注册会计师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 第37-38页 |
4.3.1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37页 |
4.3.2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 | 第37-38页 |
4.3.3 严格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 | 第38页 |
4.4 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 第38-41页 |
4.4.1 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 第38-39页 |
4.4.2 加大处罚力度 | 第39-41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41-43页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41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