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金属增强荧光(Metal-Enhanced Fluorescence,MEF)简介 | 第9-15页 |
1.1.1 MEF的增强机制 | 第9-11页 |
1.1.2 MEF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1.3 MEF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4 MEF的展望 | 第14-15页 |
1.2 金属/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简介 | 第15-17页 |
1.2.1 金银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5-16页 |
1.2.2 二氧化硅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的优点 | 第16-17页 |
1.3 银/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7-22页 |
1.3.1 银纳米粒子的化学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1.3.2 Ag@SiO_2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1.4 金属/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1 金属核壳型纳米粒子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2 金属核壳型纳米粒子在荧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3 金属核壳型纳米粒子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 第24页 |
1.5 本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基于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增强荧光测定ATP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本章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3.1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2.3.2 银纳米颗粒(AgNPs)的制备 | 第30页 |
2.3.3 Ag@SiO_2的制备 | 第30页 |
2.3.4 cDNA链的固定 | 第30-31页 |
2.3.5 带有荧光基团(Cy5)的适体(aptamer)与cDNA的杂交 | 第31页 |
2.3.6 ATP的检测 | 第31页 |
2.3.7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4.1 AgNPs,Ag@SiO_2的制备 | 第32-33页 |
2.4.2 cDNA的固定 | 第33-36页 |
2.4.3 aptamer与cDNA的杂交 | 第36-37页 |
2.4.4 ATP的检测 | 第37-40页 |
2.4.5 圆二色光谱的测试结果 | 第40页 |
2.4.6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基于Ag@SiO_2核壳纳米粒子增强荧光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抑制剂筛选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本章研究思路 | 第4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3.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3.3.2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5页 |
3.3.3 荧光寿命的测定 | 第45页 |
3.3.4 Ag@SiO_2方法测定AChE的活性 | 第45页 |
3.3.5 Ag@SiO_2方法筛选AChE抑制剂 | 第45-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62页 |
3.4.1 实验原理及验证 | 第46-49页 |
3.4.2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9-54页 |
3.4.3 荧光寿命的测定 | 第54-55页 |
3.4.4 Ag@SiO_2用于检测AChE的活性 | 第55-59页 |
3.4.5 Ag@SiO_2用于AChE抑制剂的筛选 | 第59-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