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四首谐谑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肖邦及其谐谑曲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肖邦的生平及其创作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独立体裁的谐谑曲 | 第13-16页 |
一、谐谑曲的发展历程概述 | 第13-14页 |
二、肖邦对谐谑曲体裁的拓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音乐分析 | 第16-35页 |
第一节 第一谐谑曲 | 第16-21页 |
第二节 第二谐谑曲 | 第21-25页 |
第三节 第三谐谑曲 | 第25-29页 |
第四节 第四谐谑曲 | 第29-35页 |
第三章 音乐特色 | 第35-46页 |
第一节 宏大的戏剧性结构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优美如歌的旋律 | 第37-41页 |
一、旋律的声乐化特点 | 第38-39页 |
二、声乐性和器乐性相结合的旋律特点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新颖独特的和声 | 第41-46页 |
一、和声色彩的表现 | 第41-44页 |
二、和声的“歌唱性”特征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作品演奏 | 第46-58页 |
第一节 不同旋律风格的表现 | 第46-50页 |
一、抒情性旋律 | 第46-47页 |
二、华彩性旋律 | 第47-48页 |
三、灵动性旋律 | 第48-49页 |
四、辉煌性旋律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力度的把握 | 第50-53页 |
第三节 踏板的运用 | 第53-54页 |
第四节 自由速度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