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福利思想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福利国家的困境 | 第15-27页 |
2.1 第三条道路的产生 | 第15-16页 |
2.2 福利国家的兴衰 | 第16-19页 |
2.3 福利国家的改革 | 第19-22页 |
2.4 社会民主党的回归 | 第22-27页 |
第三章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主要理论内涵 | 第27-43页 |
3.1 第三条路背景中的阶级问题 | 第27-31页 |
3.1.1 新的社会冲突 | 第28-30页 |
3.1.2 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回归 | 第30-31页 |
3.2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中的福利制度问题 | 第31-34页 |
3.2.1 二次机会的政治 | 第31-33页 |
3.2.2 对可能性的再分配 | 第33-34页 |
3.3 吉登斯论市场与平等 | 第34-38页 |
3.3.1 包容与排斥 | 第35-37页 |
3.3.2 权力和义务 | 第37-38页 |
3.4 吉登斯关于重新定义政府的论述 | 第38-43页 |
3.4.1 权力的重建 | 第39-40页 |
3.4.2 政府与税收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探寻福利国家的新模式 | 第43-49页 |
4.1 吉登斯论社会投资型国家 | 第43-46页 |
4.2 吉登斯论新型的社会关系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启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