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部分 概述及研究的前期准备 | 第14-6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5-20页 |
·概述 | 第15-18页 |
·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挥发性有机物定义及危害 | 第16-17页 |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现状及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0-38页 |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异位修复 | 第20页 |
·原位修复 | 第20-22页 |
·SVE技术中处理转移至地表的VOCs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SVE技术的适用性 | 第23页 |
·SVE技术中VOCs在地表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处理气态污染物的微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25-33页 |
·主要分类 | 第25页 |
·生物过滤技术 | 第25-27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 | 第27-30页 |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 第30-32页 |
·上述微生物反应器的对比 | 第32-33页 |
·环境生物过程中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 第33-36页 |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三氯乙烯厌氧脱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动态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8-5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页 |
·基于SVE技术的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净化地表VOCs(选取丙酮作为处理对象)的性能参数研究 | 第38页 |
·基于SVE技术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净化地表VOCs(选取甲苯、正己烷为处理对象)的性能参数研究 | 第38页 |
·基于SVE技术的厌氧生物滴滤器净化地表三氯乙烯的性能参数研究 | 第38页 |
·目标物质的选择和选题依据 | 第38-40页 |
·目标物质的选择 | 第38-39页 |
·选题依据 | 第39-40页 |
·微生物反应器 | 第40-44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 | 第40-41页 |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 | 第41-43页 |
·三氯乙烯厌氧脱氯生物滴滤器 | 第43-44页 |
·实验用仪器、设备、药品及材料 | 第44-47页 |
·装置用仪器、设备 | 第44-45页 |
·分析仪器 | 第45页 |
·实验药品 | 第45-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计算公式及符号说明 | 第47-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54页 |
·丙酮 | 第48-49页 |
·甲苯 | 第49-50页 |
·甲苯/正己烷复合气体 | 第50页 |
·三氯乙烯、二氯乙烯、一氯乙烯、乙烯和甲烷 | 第50-51页 |
·水中甲苯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循环液中的乳酸根 | 第52-53页 |
·循环液中的乙酸根 | 第53-54页 |
·氯离子的测定 | 第54页 |
·分子生物学研究操作 | 第54-56页 |
·DNA和R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定性的基因扩增及检测 | 第55页 |
·定量的基因扩增及量化计算 | 第55-56页 |
·实验质量保障措施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活性污泥驯化以及反应器的启动 | 第57-65页 |
·微生物培养驯化 | 第57-59页 |
·菌种选择 | 第57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57-58页 |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58-59页 |
·反应器启动 | 第59-63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的启动 | 第60页 |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的启动 | 第60-62页 |
·厌氧三氯乙烯脱氯生物滴滤器的启动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二部分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气态丙酮的研究 | 第65-87页 |
第5章 凝胶颗粒固定化方法筛选以及处理效果研究 | 第66-71页 |
·固定化方法筛选及性能测试 | 第66-68页 |
·固定化方法 | 第66页 |
·颗粒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66-67页 |
·分析结果 | 第67-68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丙酮的性能研究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丙酮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71-87页 |
·凝胶颗粒内扩散系数的测定与比较 | 第71-76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海藻酸钙凝胶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 第72页 |
·浸入法测定丙酮在四种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 | 第72-74页 |
·浸出法测定丙酮在四种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 | 第74-75页 |
·结果讨论 | 第75-76页 |
·模型研究 | 第76-85页 |
·概述 | 第76页 |
·实验装置 | 第76页 |
·反应器运行方式及去除结果 | 第76页 |
·分析方法 | 第76页 |
·模型假设及建立 | 第76-80页 |
·参数列表及其确定过程 | 第80-81页 |
·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三部分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气态甲苯和正己烷的研究 | 第87-98页 |
第7章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单一甲苯气体以及甲苯与正己烷的混合气体 | 第88-98页 |
·实验方法 | 第88页 |
·膜的类型 | 第88页 |
·实验装置 | 第88页 |
·反应器运行方式 | 第88页 |
·分析方法 | 第88页 |
·反应器处理单一甲苯气体的结果与讨论 | 第88-93页 |
·中空纤维膜扫描电镜照片 | 第88-90页 |
·入口甲苯浓度和停留时间对去除效率和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90-93页 |
·HFMB去除甲苯-正己烷(Toluene/n-hexane)复合气的结果与讨论 | 第93-97页 |
·复合气中正己烷对甲苯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94-95页 |
·复合气中甲苯对正己烷去除效率的影响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四部分 生物滴滤器对气态三氯乙烯进行厌氧脱氯的研究 | 第98-134页 |
第8章 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条件对三氯乙烯的厌氧脱氯效果的影响 | 第99-110页 |
·概述 | 第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9-101页 |
·实验装置 | 第99-100页 |
·反应器运行方式 | 第100-101页 |
·分析方法 | 第101页 |
·反应器启动后达到稳态时的处理效果 | 第101-102页 |
·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 第102-108页 |
·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浓度对三氯乙烯脱氯效果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浓度对去除能力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氧化还原电位和氧气浓度对脱氯基因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氧化剂对脱氯过程的抑制机理讨论 | 第107-108页 |
·反应器性能恢复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9章 不同电子供体对三氯乙烯的厌氧脱氯效果的影响 | 第110-121页 |
·概述 | 第110页 |
·实验方法 | 第110-112页 |
·实验装置 | 第110页 |
·反应器运行方式 | 第110-111页 |
·分析方法 | 第111-112页 |
·反应器在每阶段达到稳态时的处理效果 | 第112-117页 |
·停止添加乳酸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12页 |
·乳酸钠作为电子供体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抑制甲烷后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14页 |
·乙酸钠作为电子供体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氢气作为电子供体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15页 |
·总有机碳、乳酸根和乙酸根的测试结果 | 第115-117页 |
·每个阶段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17-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10章 三氯乙烯在生物滴滤器内的厌氧脱氯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121-134页 |
·概述 | 第1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21-123页 |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第121-123页 |
·分析方法 | 第123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23页 |
·实验结果计算 | 第123-125页 |
·初始的去除速率 | 第123-124页 |
·甲烷的产生速率 | 第124-12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25-129页 |
·模型假设 | 第125页 |
·模型结构 | 第125-127页 |
·三氯乙烯脱氯速率方程 | 第127-128页 |
·氧化剂抑制对速率方程的修正 | 第128页 |
·模型参数列表及确定方法 | 第128-1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3页 |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129-132页 |
·活性系数的测定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五部分 论文结论与建议 | 第134-139页 |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5-139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凝胶颗粒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研究 | 第135页 |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研究 | 第135-136页 |
·厌氧生物滴滤器对三氯乙烯脱氯的研究 | 第136-13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和特色工作 | 第137-138页 |
·建议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附录1 污染物气提计算 | 第154-157页 |
附录2 微量元素溶液配制方法 | 第157-158页 |
附录3 基因在经过PCR扩增后的琼胶电泳结果 | 第158-161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情况汇总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