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

思孟学派散文研究

附件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23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21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1页
    四、研究重点及难点第21-23页
第一章 思孟学派及其作品界定第23-42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的界定第23-33页
        一、 《非十二子》最早并提思孟第23-24页
        二、 道统说中的思孟第24-25页
        三、 思孟学派的提出第25页
        四、 孟子师承关系考辨第25-28页
        五、 子思学源的多样性第28-33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作品界定第33-42页
        一、 《子思子》第33-40页
        二、 《大学》第40-42页
第二章 从先秦散文发展看思孟学派散文的继承与创新第42-54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散文的继承第42-49页
        一、 对《尚书》、《国语》中散文形式及技巧的继承第42-47页
        二、 对格言体的继承第47-49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散文的创新第49-54页
        一、 语录体散文的创新第49-52页
        二、 对话体散文的创新第52-54页
第三章 思孟学派散文的“仁”与“义”及君臣思想第54-69页
    第一节 思孟学派的“仁”与“义”第54-61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的君臣思想第61-69页
        一、 对儒家传统君臣思想的继承第61-67页
        二、 对君臣思想的发展第67-69页
第四章 思孟学派散文艺术第69-79页
    第一节 从诸子散文看思孟学派散文艺术第69-73页
        一、 论战性第69-70页
        二、 质朴简约第70-73页
    第二节 思孟学派散文的艺术特征第73-79页
        一、 锋芒毕露的个性第73-75页
        二、 多样化的文风第75-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汉同形动词对比研究及对日汉语教学--基于《汉语词汇大纲》和《广辞苑》
下一篇: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Rouge of the North and the Awak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