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大厚度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半刚性基层病害及相关分析 | 第18-36页 |
2.1 基层技术要求 | 第18-20页 |
2.2 半刚性基层病害类型 | 第20-21页 |
2.3 湖南省干线公路病害调查及分析 | 第21-26页 |
2.4 半刚性基层施工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2.5 半刚性基层受力分析 | 第27-35页 |
2.5.1 BISAR 3.0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2.5.2 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2.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大厚度半刚性基层配合比设计 | 第36-57页 |
3.1 半刚性基层材料 | 第36-37页 |
3.1.1 集料 | 第36页 |
3.1.2 无机结合料 | 第36-37页 |
3.2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类型 | 第37-39页 |
3.3 矿料级配理论 | 第39-42页 |
3.3.1 堆积填充理论 | 第39-41页 |
3.3.2 粒子干涉理论 | 第41-42页 |
3.4 大厚度半刚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 第42-55页 |
3.4.1 原材料试验 | 第42-44页 |
3.4.2 粗集料级配研究 | 第44-49页 |
3.4.3 粗、细集料最佳比例确定 | 第49-51页 |
3.4.4 配合比分析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大厚度半刚性基层施工关键技术 | 第57-85页 |
4.1 试验段资料 | 第57-61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57-58页 |
4.1.2 目标配合比设计 | 第58-61页 |
4.1.3 试验段施工设备 | 第61页 |
4.2 大厚度施工设备及工艺流程 | 第61-71页 |
4.2.1 施工设备要求 | 第61-65页 |
4.2.2 施工工艺 | 第65-71页 |
4.3 施工现场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71-78页 |
4.3.1 目标、实际配合比偏差较大 | 第72-74页 |
4.3.2 离析 | 第74-77页 |
4.3.3 压路机的“蹦跳” | 第77-78页 |
4.4 工程效果 | 第78-83页 |
4.4.1 压实度 | 第79-80页 |
4.4.2 钻芯检查 | 第80-81页 |
4.4.3 弯沉 | 第81-82页 |
4.4.4 后期观测 | 第82-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5.2 创新点 | 第86页 |
5.3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