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精神障碍者民事主体的特殊性 | 第14-18页 |
一、民法中的民事主体 | 第14-16页 |
(一) 民事主体制度的概念和演变 | 第14页 |
(二) 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和主要理论学说 | 第14-16页 |
二、精神障碍者特殊的民事主体地位 | 第16-18页 |
(一) 精神障碍者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精神障碍者作为民事主体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精神障碍者的民事权利 | 第18-26页 |
一、我国民法中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 | 第18-20页 |
(一) 人身权 | 第19页 |
(二) 财产权 | 第19-20页 |
(三) 知识产权 | 第20页 |
二、精神障碍者的民事权利 | 第20-26页 |
(一) 精神障碍者的治疗康复权 | 第21-22页 |
(二) 精神障碍者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 第22页 |
(三) 精神障碍者的人格尊严权 | 第22-23页 |
(四) 精神障碍者的被监护权 | 第23-24页 |
(五) 精神障碍者的物质帮助权 | 第24页 |
(六) 精神障碍者的司法救济权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的立法及保护现状 | 第26-33页 |
一、国外关于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的立法及保护 | 第26-27页 |
(一) 国外精神卫生立:法的发展历程 | 第26页 |
(二) 国外立法保护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的制度 | 第26-27页 |
二、国内对于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的立法及保护 | 第27-30页 |
(一) 精神障碍者的司法鉴定制度 | 第27-28页 |
(二) 精神障碍者入院治疗的自愿原则 | 第28-29页 |
(三) 精神障碍者的治疗康复权 | 第29页 |
(四) 精神障碍者的受教育权、劳动权 | 第29页 |
(五) 精神障碍者的监护权 | 第29-30页 |
(六) 精神障碍者的司法救济权 | 第30页 |
三、我国现行立法中对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 | 第30-33页 |
(一) 精神障碍者的监护方面 | 第30-31页 |
(二) 精神障碍者的鉴定方面 | 第31-32页 |
(三) 精神障碍者的权利救济方面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精神障碍者民事权利的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33-39页 |
一、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完善 | 第33-35页 |
(一) 更新立法理念 | 第33页 |
(二) 增加意定监护 | 第33-34页 |
(三) 增加监护人的种类 | 第34页 |
(四) 设置对监护人的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二、完善精神障碍者的鉴定制度 | 第35-36页 |
(一) 增加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强制启动程序 | 第35页 |
(二) 保障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救济权 | 第35-36页 |
(三) 提高司法精神病鉴定人员的素质 | 第36页 |
三、完善精神障碍者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6-39页 |
(一) 赋予检察机关代为起诉的权利 | 第37页 |
(二) 保障精神障碍者自行起诉的权利 | 第37-38页 |
(三) 加强社会上法律机构对精神障碍者的法律援助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