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文章框架 | 第13页 |
1.3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2.1 递延所得税制度背景与发展 | 第16-18页 |
2.1.1 会计-税收关系发展的两种模式 | 第16-17页 |
2.1.2 我国会计-税收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过程 | 第17-18页 |
2.2 递延所得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递延所得税的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2.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 第18页 |
2.2.3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要求 | 第18-20页 |
2.3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 第20-21页 |
2.3.1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 | 第20页 |
2.3.2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 第21页 |
3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3.1 盈余管理的定义和方式 | 第21-23页 |
3.1.1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21-22页 |
3.1.2 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 第22-23页 |
3.2 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23-25页 |
3.2.1 资本市场动机 | 第23-24页 |
3.2.2 契约动机 | 第24-25页 |
3.3 盈余管理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25-26页 |
3.3.1 向上的盈余管理成本收益分析 | 第25页 |
3.3.2 向下的盈余管理成本收益分析 | 第25-26页 |
4 案例分析 | 第26-31页 |
4.1 乐视集团简介 | 第26页 |
4.2 乐视集团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26-31页 |
4.2.1 乐视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 第26-28页 |
4.2.2 乐视集团会计行为分析 | 第28-31页 |
4.3 案例总结与思考 | 第31页 |
5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后果及合理化建议 | 第31-35页 |
5.1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后果 | 第31-33页 |
5.2 合理化建议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