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3D模型的行为识别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2 行为识别技术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1 行为识别流程第11页
        1.2.2 基于 2D 图像序列的运动特征第11-12页
        1.2.3 基于 3D 图像序列的运动特征第12-13页
    1.3 全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2章 深度图像捕捉设备第15-19页
    2.1 深度感应第15-16页
    2.2 深度图像感应设备第16-17页
        2.2.1 立体摄像机第16页
        2.2.2 结构光传感器第16页
        2.2.3 ToF 摄像机第16-17页
    2.3 Kinect for Windows第17-19页
第3章 肢体角度模型第19-35页
    3.1 姿态表示模型第19-21页
    3.2 Kinect 人体模型第21-22页
    3.3 肢体角度模型第22-35页
        3.3.1 关节点和行为识别第22-23页
        3.3.2 关节点第23-24页
        3.3.3 关节点位置信息提取第24-25页
        3.3.4 肢体第25-26页
        3.3.5 坐标系建立与转换第26-27页
        3.3.6 球坐标系转换第27-30页
        3.3.7 肢体角度第30-31页
        3.3.8 模型可重构特性第31-32页
        3.3.9 肢体角度差异第32-33页
        3.3.10 姿态差异衡量方法第33-34页
        3.3.11 肢体角度模型总结第34-35页
第4章 行为归类第35-39页
    4.1 隐马尔可夫模型介绍第35-37页
        4.1.1 马尔可夫过程第35页
        4.1.2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35-37页
        4.1.3 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训练和概率计算第37页
    4.2 隐马尔可夫模型应用第37-39页
        4.2.1 关键姿态第38页
        4.2.2 训练与识别第38-39页
第5章 实验第39-43页
    5.1 实验样本第39-40页
    5.2 实验环境第40页
    5.3 样本存储第40页
    5.4 实验结果第40-43页
        5.4.1 不同视角样本之间的交叉实验第40-41页
        5.4.2 不同人体之间的交叉实验第41-42页
        5.4.3 阈值实验第42-4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8-49页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空间合成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Struts框架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