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1 1953 年通信的法律效力 | 第10页 |
1.3.2 1953 年以后的主权显示行为 | 第10页 |
1.3.3 白礁岛案中体现的国际法规则 | 第10-11页 |
1.3.4 对我国领土争端的启示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2 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基本案情 | 第13-16页 |
2.1 基本事实 | 第13页 |
2.2 双方诉求及依据 | 第13-14页 |
2.3 法院的判决及依据 | 第14-16页 |
第3章 本案的争议焦点及评析 | 第16-26页 |
3.1 1953 年通信法律效力的争议 | 第16-19页 |
3.1.1 马来西亚的主张 | 第16页 |
3.1.2 新加坡的主张 | 第16页 |
3.1.3 国际法院的认定 | 第16-17页 |
3.1.4 1953 年通信法律效力的分析 | 第17-19页 |
3.2 主权显示行为法律效力的争议 | 第19-26页 |
3.2.1 马来西亚的主张 | 第20页 |
3.2.2 新加坡的主张 | 第20-21页 |
3.2.3 国际法院的认定 | 第21页 |
3.2.4 主权显示行为法律效力的分析 | 第21-26页 |
第4章 白礁岛案的判决对我国解决岛屿纷争的启示 | 第26-31页 |
4.1 根据出版物的目的、权威性等收集官方证据资料 | 第26-27页 |
4.2 举证时应注意“实际法”原则的适用 | 第27-28页 |
4.3 主权显示行为都必须公开进行 | 第28-29页 |
4.4 有效控制不能适用我国岛屿纷争问题 | 第29页 |
4.5 禁止反言原则在我国岛屿纷争问题上的适用瑕疵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