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3.2 健身舞的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1.3.3 健身舞开展现状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4 新农村体育研究 | 第18-20页 |
1.3.5 新农村健身舞开展现状的研究 | 第20-2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1-23页 |
2.2.3 实地访谈法 | 第23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3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23-24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4-51页 |
3.1 健身舞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24-27页 |
3.1.1 新农村建设中健身舞发展的机遇 | 第24-25页 |
3.1.2 健身舞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 第25-27页 |
3.2 健身舞在金昌市新农村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41页 |
3.2.1 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3.2.2 金昌市新农村农民对健身舞的态度、认知现状 | 第30-31页 |
3.2.3 金昌市新农村农民参与健身舞的动机 | 第31-33页 |
3.2.4 金昌市新农村农民参与健身舞的行为 | 第33-37页 |
3.2.5 金昌市新农村农民参与健身舞的消费状况 | 第37-38页 |
3.2.6 金昌市新农村农民参与健身舞的组织管理现状 | 第38-41页 |
3.3 金昌市新农村健身舞开展的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3.3.1 参与与开展的不平衡性 | 第41页 |
3.3.2 参与内容的简易性 | 第41页 |
3.3.3 参与时间的季节性 | 第41-42页 |
3.3.4 组织参与健身舞活动和比赛的自发性与不稳定性 | 第42页 |
3.4 影响金昌市新农村健身舞发展的因素 | 第42-47页 |
3.4.1 个人因素 | 第42-45页 |
3.4.2 社会因素 | 第45-47页 |
3.5 金昌市新农村健身舞发展的对策 | 第47-51页 |
3.5.1 加强政府宣传,培养农民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 第47-48页 |
3.5.2 优化活动场地,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 第48页 |
3.5.3 发挥村委会的组织作用,拓展多能性骨干 | 第48-49页 |
3.5.4 完善比赛制度,建立综合性、地方性比赛 | 第49页 |
3.5.5 抓牢新农村建设契机,成立引导和组织健身舞的文艺协会 | 第49-50页 |
3.5.6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50-51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4.1 结论 | 第51页 |
4.2 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件A | 第55-59页 |
附件B | 第59-61页 |
附件C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