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8页 |
1.1.1 恶性脑胶质瘤 | 第13-14页 |
1.1.2 靶向药物姜黄素 | 第14-16页 |
1.1.3 治疗药物的脑靶向递送 | 第16-18页 |
1.2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脑靶向序列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2.1 用RDP将蛋白质递送到脑中 | 第18-21页 |
1.2.2 RDP-偶联树枝状高分子递送DNA | 第21页 |
1.2.3 通过RDP将MicroRNAs递送到神经元细胞中 | 第21页 |
1.2.4 通过RDP将siRNA递送至神经元细胞 | 第21-23页 |
1.2.5 RDP脑靶向递送细胞摄取机制 | 第23页 |
1.2.6 小结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2 RDP修饰的靶向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27-53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7-29页 |
2.1.1 细胞 | 第27-28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8页 |
2.1.3 试剂耗材 | 第28-29页 |
2.1.4 溶液配制 | 第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2.2.1 RDP多肽的合成和表征 | 第29-30页 |
2.2.2 RDP-PEG2000-DSPE的合成和表征 | 第30-31页 |
2.2.3 RDP-Lip/CUR的制备 | 第31-33页 |
2.2.4 RDP-Lip/CUR的表征 | 第33-3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5-48页 |
2.3.1 RDP多肽表征 | 第35-36页 |
2.3.2 RDP-PEG2000-DSPE的表征 | 第36-38页 |
2.3.3 RDP-Lip/CUR的制备 | 第38-41页 |
2.3.4 RDP-Lip/CUR的表征 | 第41-48页 |
2.4 讨论 | 第48-51页 |
2.4.1 靶向递药系统 | 第48-49页 |
2.4.2 脂质体 | 第49-51页 |
2.4.3 体外释放 | 第51页 |
2.5 小结 | 第51-53页 |
3 RDP修饰的靶向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靶向性及药效评价 | 第53-79页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3-55页 |
3.1.1 细胞 | 第53-54页 |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4页 |
3.1.3 试剂耗材 | 第54-5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5-61页 |
3.2.1 细胞的培养 | 第55-56页 |
3.2.2 细胞摄取 | 第56-57页 |
3.2.3 RDP-Lip/CUR进入细胞机制研究 | 第57-58页 |
3.2.4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58页 |
3.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 第58-60页 |
3.2.6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表达 | 第60-6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1-75页 |
3.3.1 细胞摄取 | 第61-65页 |
3.3.2 RDP-Lip/CUR进入细胞机制研究 | 第65-66页 |
3.3.3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 | 第66-69页 |
3.3.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 第69-73页 |
3.3.5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表达 | 第73-75页 |
3.4 讨论 | 第75-77页 |
3.4.1 细胞摄取 | 第75-76页 |
3.4.2 细胞毒性 | 第76页 |
3.4.3 靶向姜黄素脂质体抑制胶质瘤生长的机制 | 第76-77页 |
3.5 小结 | 第77-79页 |
4 RDP修饰的靶向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体内靶向性及药效评价 | 第79-115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79-81页 |
4.1.1 细胞与动物 | 第79-80页 |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80页 |
4.1.3 试剂耗材 | 第80-81页 |
4.1.4 溶液配制 | 第8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81-90页 |
4.2.1 荷原位U87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81-87页 |
4.2.2 姜黄素脂质体的体内分布 | 第87页 |
4.2.3 RDP-Lip/CUR对荷原位胶质瘤小鼠药效学评价 | 第87-89页 |
4.2.4 RDP靶向脂质体体内安全性初步评价 | 第89-9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90-108页 |
4.3.1 荷原位U87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90-94页 |
4.3.2 姜黄素脂质体的体内分布 | 第94-95页 |
4.3.3 RDP-CUR脂质体对荷原位胶质瘤小鼠药效学评价 | 第95-105页 |
4.3.4 RDP靶向脂质体体内安全性初步评价 | 第105-108页 |
4.4 讨论 | 第108-112页 |
4.4.1 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4.4.2 体内靶向性及药效评价 | 第109-112页 |
4.4.3 体内安全性评价 | 第112页 |
4.5 小结 | 第112-11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5.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5-117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5.1.2 主要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5.2 展望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附录 | 第135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