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5-33页 |
1.1 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1.1 引言 | 第15-16页 |
1.1.2 KDP晶体结构与生长形态 | 第16-18页 |
1.1.3 KDP晶体性质与应用 | 第18-19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2.1 大尺寸KDP晶体的主要生长方法 | 第19-24页 |
1.2.2 Z切片籽晶成锥及薄表面层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2.3 对流对晶体表面形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2.4 数值模拟在KDP晶体溶液生长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2 KDP晶体Z切片籽晶生长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 第33-69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KDP晶体薄表面层生长的宏观观察实验 | 第33-40页 |
2.2.1 实验 | 第33-35页 |
2.2.2 不同摆放方式下Z切片籽晶成锥过程 | 第35-38页 |
2.2.3 不同非完整形态KDP晶体的形态恢复 | 第38-40页 |
2.3 KDP晶体薄表面层生长的光学显微实时观察 | 第40-53页 |
2.3.1 实验 | 第40-42页 |
2.3.2 柱面薄表面层生长的实时观测 | 第42-45页 |
2.3.3 锥面薄表面层生长的实时观测 | 第45-46页 |
2.3.4 薄表面层生长动力学 | 第46-52页 |
2.3.5 薄表面层生长动力学与台阶生长动力学的关系 | 第52-53页 |
2.4 Z切片籽晶成锥简化物理模型及其数学描述 | 第53-57页 |
2.4.1 简化物理模型 | 第53-54页 |
2.4.2 基本假设 | 第54-55页 |
2.4.3 控制方程 | 第55-57页 |
2.4.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57页 |
2.5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7-59页 |
2.5.1 网格划分方式 | 第57-58页 |
2.5.2 数值方法 | 第58页 |
2.5.3 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58-59页 |
2.6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2.6.1 摆放方式的影响 | 第59-62页 |
2.6.2 薄表面层生长高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2.6.3 籽晶转速的影响 | 第63-6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3 完整形态KDP籽晶生长的流动与传质数值模拟 | 第69-85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物理模型及其数学描述 | 第70-71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70-71页 |
3.2.2 数学模型 | 第71页 |
3.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71页 |
3.3.1 网格划分方式 | 第71页 |
3.3.2 数值方法 | 第71页 |
3.4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3.4.1 溶液中的流场与浓度场 | 第71-74页 |
3.4.2 籽晶生长形状与各表面生长速率的关系 | 第74-76页 |
3.4.3 籽晶长大过程中的物质输运特性 | 第76-77页 |
3.4.4 溶液体过饱和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3.4.5 生长液池摆放方式的影响 | 第79-81页 |
3.4.6 静态溶液中籽晶生长动力学 | 第81-8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4 行星转晶法生长KDP晶体的流动与传质数值模拟 | 第85-99页 |
4.1 引言 | 第85页 |
4.2 物理模型及其数学描述 | 第85-89页 |
4.2.1 物理模型 | 第85-88页 |
4.2.2 数学模型 | 第88-89页 |
4.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89页 |
4.4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89-98页 |
4.4.1 转动方式的影响 | 第89-93页 |
4.4.2 自转速度的影响 | 第93-96页 |
4.4.3 公转速度的影响 | 第96页 |
4.4.4 公转半径的影响 | 第96-97页 |
4.4.5 体过饱和度的影响 | 第97-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5 三维螺旋运动法生长KDP晶体的流动与传质数值模拟 | 第99-117页 |
5.1 引言 | 第99页 |
5.2 物理模型及其数学描述 | 第99-101页 |
5.2.1 物理模型 | 第99-101页 |
5.2.2 数学模型 | 第101页 |
5.3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01-102页 |
5.3.1 网格划分方式 | 第101-102页 |
5.3.2 数值方法 | 第102页 |
5.4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5页 |
5.4.1 瞬时流动和传质特性 | 第102-105页 |
5.4.2 圆周轨道半径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5.4.3 特征转速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5.4.4 晶体尺寸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5.4.5 与传统转晶法和行星转晶法对比 | 第114-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7-119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9页 |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附录 | 第133-134页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 第133-134页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会议论文 | 第134页 |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发明专利 | 第134页 |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