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以黟西北景区和浙江方岩景区为例
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概念辨析与研究方法 | 第14-21页 |
一、旅游景区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 第15-17页 |
三、数字化景区和智能化景区的概念辨析 | 第17-19页 |
四、景区信息化、景区数字化和景区智能化 | 第19-20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智能化景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一、国内智能化景区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二、国外智能化景区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景区智能化发展阶段研究 | 第25-41页 |
第一节 基础阶段——景区信息化 | 第25-30页 |
一、景区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 | 第25-26页 |
二、景区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情况 | 第26-28页 |
三、景区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雏形阶段——景区数字化 | 第30-36页 |
一、景区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二、数字化景区建设的标准框架和内容 | 第31-33页 |
三、数字化景区的全新表现 | 第33-34页 |
四、景区数字化的瓶颈 | 第34-36页 |
第三节 成熟阶段——景区智能化 | 第36-41页 |
一、景区智能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性的结果 | 第36-37页 |
二、景区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出现 | 第37-38页 |
三、景区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 第38-39页 |
四、景区智能化发展方向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旅游景区智能化体系研究 | 第41-57页 |
第一节 旅游景区智能化的模块体系 | 第41-45页 |
一、景区智能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 第41-42页 |
二、景区智能化建设的模块体系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旅游景区智能化的层级结构 | 第45-52页 |
一、景区智能化实现过程的层级结构 | 第45-47页 |
二、智能化景区技术系统的层级结构 | 第47-48页 |
三、智能化景区的核心技术 | 第48-52页 |
第三节 旅游景区智能化的标准 | 第52-57页 |
一、景区智能化标准必然建立 | 第52-53页 |
二、景区智能化的标准体系 | 第53-57页 |
第四章 智能化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对比研究 | 第57-66页 |
第一节 智能化旅游景区开发的创新模式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景观漫游型智能化开发模式—以黟西北为例 | 第58-62页 |
一、黟西北旅游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条件 | 第58-59页 |
二、黟西北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和问题 | 第59-60页 |
三、景观漫游型智能化开发模式 | 第60-62页 |
第三节 景观虚拟型智能化开发模式-以方岩为例 | 第62-66页 |
一、方岩旅游资源特色和经济发展条件 | 第62-63页 |
二、方岩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和竞争力培育 | 第63-64页 |
三、景观虚拟型智能化开发模式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智能化景区创建实例分析——以方岩为例 | 第66-74页 |
第一节 方岩智能化景区创建路径 | 第66-70页 |
一、方岩智能化景区建设的需求 | 第66-67页 |
二、目的体系 | 第67-68页 |
三、技术体系 | 第68-70页 |
第二节 方岩智能化景区项目设计 | 第70-72页 |
第三节 智能化景区开发的保障体系 | 第72-74页 |
结论与后续研究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