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双酚A(BPA) | 第12-14页 |
1.1.1 BPA简介 | 第12页 |
1.1.2 环境中的BPA | 第12-13页 |
1.1.3 BPA的毒理效应 | 第13-14页 |
1.2 鱼类类固醇激素及其功能 | 第14-17页 |
1.2.1 鱼类重要的类固醇激素 | 第14-15页 |
1.2.2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 | 第15-17页 |
1.3 雌激素受体(ER) | 第17-18页 |
1.3.1 ER的分子结构 | 第17页 |
1.3.2 ER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1.3.3 硬骨鱼类中ER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 DNA甲基化 | 第18-19页 |
1.4.1 DNA甲基化及其调控机制 | 第18-19页 |
1.4.2 鱼类中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 试验动物稀有鮈鲫 | 第19-20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BPA对稀有鮈鲫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 第21-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BPA暴露试验 | 第21-22页 |
2.2.2 形态学指标和卵巢组织学观察 | 第22页 |
2.2.3 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2.4 总RNA的提取 | 第22页 |
2.2.5 cDNA的合成 | 第22页 |
2.2.6 定量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2-23页 |
2.2.7 qRT-PCR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 | 第23-24页 |
2.2.8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4页 |
2.3 结果 | 第24-28页 |
2.3.1 BPA对稀有鮈鲫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BPA对稀有鮈鲫卵巢发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BPA对稀有鮈鲫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BPA对卵巢类固醇合成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5 BPA对卵巢ER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 第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2.4.1 BPA对卵巢发育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2 BPA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BPA对稀有鮈鲫类固醇合成酶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 | 第31-5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31页 |
3.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31页 |
3.1.3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3.2.1 组织样品的采集 | 第31页 |
3.2.2 cyp11a1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 | 第31-33页 |
3.2.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第33-34页 |
3.2.4 DNA甲基化的检测 | 第34-36页 |
3.2.5 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36-37页 |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页 |
3.3 结果 | 第37-47页 |
3.3.1 类固醇合成基因5’侧翼分析 | 第37-39页 |
3.3.2 ER与类固醇合成基因5’侧翼区ERE的相互作用 | 第39-41页 |
3.3.3 BPA对类固醇合成酶基因5’侧翼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第41-45页 |
3.3.4 BPA对甲基化转移酶基因和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5页 |
3.3.5 DNA甲基化与类固醇合成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3.4 讨论 | 第47-50页 |
3.4.1 cyp11a1基因的5’侧翼分析 | 第47-48页 |
3.4.2 BPA对ERE-ER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48页 |
3.4.3 DNA甲基化调控类固醇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 第48-50页 |
3.5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1页 |
创新点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缩略词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