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机场道面修补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1.2.2 ECC材料及应用研究 | 第16-20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ECC机场道面加铺层防反射裂缝分析 | 第23-48页 |
2.1 反射裂缝产生和扩展机理 | 第23-25页 |
2.1.1 反射裂缝产生原因 | 第23-24页 |
2.1.2 反射裂缝扩展机理 | 第24-25页 |
2.2 ECC加铺层防反射裂缝机理 | 第25-29页 |
2.2.1 ECC低断裂潜能 | 第25-26页 |
2.2.2 界面裂缝Kinking-Trapping机理 | 第26-29页 |
2.3 ECC/混凝土组合梁静载分析 | 第29-36页 |
2.3.1 原材料 | 第29页 |
2.3.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3.3 材料力学性能 | 第31-32页 |
2.3.4 组合梁弯曲结果 | 第32-36页 |
2.4 ECC/混凝土组合梁动载分析 | 第36-46页 |
2.4.1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2.4.2 疲劳荷载作用 | 第38-42页 |
2.4.3 冲击荷载作用 | 第42-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ECC自愈合行为多尺度研究 | 第48-62页 |
3.1 试件准备及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3.1.1 宏观单轴拉伸 | 第48-49页 |
3.1.2 单裂缝单轴拉伸 | 第49-50页 |
3.2 宏观力学恢复 | 第50-53页 |
3.3 裂缝分布(宏观) | 第53-54页 |
3.4 单裂缝自愈合(中观) | 第54-57页 |
3.5 自愈合多尺度预测模型 | 第57-60页 |
3.5.1 多尺度模型理论 | 第57-59页 |
3.5.2 试验验证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ECC加铺层材料本地化研究 | 第62-10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2-63页 |
4.2 ECC设计理论 | 第63-72页 |
4.2.1 应变-硬化准则 | 第63-67页 |
4.2.2 单纤维拔出模型P(δ) | 第67-71页 |
4.2.3 纤维桥接应力-裂缝张开位移关系σ(δ) | 第71-72页 |
4.3 原材料 | 第72-74页 |
4.4 试件准备及试验方法 | 第74-78页 |
4.4.1 ECC试件成型 | 第74页 |
4.4.2 单纤维拔出试验 | 第74-75页 |
4.4.3 基质断裂韧性试验 | 第75-76页 |
4.4.4 抗压强度试验 | 第76页 |
4.4.5 单轴拉伸试验 | 第76-77页 |
4.4.6 薄板四点弯曲试验 | 第77页 |
4.4.7 自愈合渗流实验 | 第77-78页 |
4.5 不同粉煤灰对ECC影响 | 第78-84页 |
4.5.1 不同粉煤灰对ECC力学性能影响 | 第79-82页 |
4.5.2 不同粉煤灰对ECC自愈合行为影响 | 第82-84页 |
4.6 基于微观参数国产ECC设计 | 第84-93页 |
4.6.1 国产纤维直接替代 | 第84-85页 |
4.6.2 基质参数 | 第85-88页 |
4.6.3 纤维/基质界面参数 | 第88-91页 |
4.6.4 纤维桥接模型σ(δ)与应变-硬化性能指标 | 第91-93页 |
4.7 国产ECC力学性能 | 第93-102页 |
4.7.1 抗压性能 | 第94-95页 |
4.7.2 单轴拉伸行为 | 第95-100页 |
4.7.3 弯曲性能 | 第100-10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基于CaCO_3晶须国产ECC增强设计 | 第103-111页 |
5.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103-104页 |
5.2 CaCO_3晶须最佳掺量确定 | 第104-108页 |
5.2.1 抗压强度 | 第104-105页 |
5.2.2 单轴拉伸行为 | 第105-108页 |
5.2.3 四点弯曲性能 | 第108页 |
5.3 ECC性能差异性 | 第108-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ECC机场道面加铺层结构设计及LCA分析 | 第111-130页 |
6.1 机场道面加铺层计算方法 | 第111-113页 |
6.2 ECC加铺层厚度计算 | 第113-117页 |
6.2.1 计算参数 | 第113-114页 |
6.2.2 加铺层厚度计算 | 第114-117页 |
6.3 水泥/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计算 | 第117-118页 |
6.3.1 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厚度 | 第117页 |
6.3.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厚度 | 第117-118页 |
6.4 加铺层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118-128页 |
6.4.1 LCA方法论 | 第118-119页 |
6.4.2 目的与范围确定 | 第119-120页 |
6.4.3 基于eBalance模型清单分析 | 第120-124页 |
6.4.4 影响评价 | 第124-12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0-131页 |
7.2 创新点 | 第131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3页 |
作者简介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