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复合地基深度及宽度修正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复合地基变刚度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 | 第17-20页 |
2.1 现有规范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2.1.1 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1.2 沉降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2.2 基于承载力的大直径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 | 第18页 |
2.3 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8-20页 |
第3章 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 第20-34页 |
3.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20-23页 |
3.1.1 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3.1.2 模型参数 | 第21-22页 |
3.1.3 初始应力计算结果 | 第22-23页 |
3.2 筏板基础及褥垫层变形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3.2.1 褥垫层变形特征 | 第23页 |
3.2.2 筏板基础变形特征 | 第23-24页 |
3.3 大直径桩变形受力特征 | 第24-29页 |
3.3.1 逐级加载过程中桩身应力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3.3.2 设计荷载下桩身应力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3.3.3 复合地基中不同位置桩身应力差异 | 第27-29页 |
3.3.4 单桩侧阻力及端阻力特征分析 | 第29页 |
3.4 桩间土变形特征及桩土应力比分析 | 第29-31页 |
3.4.1 桩土变形特征分析 | 第29-31页 |
3.4.2 桩土应力比分析 | 第31页 |
3.5 数值分析结果验证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大直径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40页 |
4.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34-36页 |
4.1.1 模型尺寸 | 第34-35页 |
4.1.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4.1.3 初始地应力计算 | 第36页 |
4.2 筏板面积对复合地基承载特征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4.3 埋置深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4.4 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深宽修正方法讨论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变刚度特性数值分析 | 第40-52页 |
5.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40-42页 |
5.1.1 模型尺寸 | 第40页 |
5.1.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5.1.3 初始地应力计算 | 第41-42页 |
5.2 变边桩桩长对筏板基础变形影响分析 | 第42-45页 |
5.3 变角桩对筏板基础变形影响分析 | 第45-50页 |
5.4 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变刚度优化方法讨论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基坑围护桩对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影响数值分析 | 第52-57页 |
6.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 第52-54页 |
6.1.1 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6.1.2 模型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6.1.3 初始地应力计算 | 第54页 |
6.2 支护桩对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影响分析 | 第54-56页 |
6.3 围护桩在软岩大直径桩复合地基中的影响讨论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7章 工程实例验证 | 第57-66页 |
7.1 绿地柏仕公馆项目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工程 | 第57-62页 |
7.1.1 工程概况介绍 | 第57-58页 |
7.1.2 深度修正优化设计 | 第58-60页 |
7.1.3 桩身轴力现场测试验证 | 第60-62页 |
7.2 成都某变刚度大直径桩复合地基工程 | 第62-66页 |
7.2.1 工程项目介绍 | 第62-63页 |
7.2.2 复合地基变刚度与围护桩优化设计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