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陕—鄂—豫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小麦条锈病第11页
    1.2 小麦条锈菌研究概况第11-15页
        1.2.1 小麦条锈菌越冬越夏区第11-12页
        1.2.2 小麦条锈菌的区系划分及传播路线第12-13页
        1.2.3 小麦条锈菌生活史第13页
        1.2.4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演化第13-15页
    1.3 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研究第15-16页
    1.4 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动态影响因素第16-17页
        1.4.1 突变、遗传重组、有性生殖和基因流第16页
        1.4.2 寄主的定向选择第16-17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3页
    2.1 供试材料第18-19页
        2.1.1 小麦材料第18页
        2.1.2 小麦条锈病标样第18-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3页
        2.2.1 试验地小麦品种的种植和布局第19页
        2.2.2 条锈菌标样的分离和扩繁第19页
        2.2.3 群体毒性鉴定第19-20页
        2.2.4 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第20-2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3-33页
    3.1 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分析第23-25页
        3.1.1 小麦条锈菌标样毒性鉴定结果第23-24页
        3.1.2 分离菌株毒性频率第24-25页
    3.2 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第25-29页
        3.2.1 不同地区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25-28页
        3.2.2 不同地区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8-29页
    3.3 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第29-31页
        3.3.1 19个供试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29-30页
        3.3.2 19个供试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0-31页
        3.3.3 不同地区7个主栽小麦品种上条锈菌群体遗传分化分析第31页
    3.4 陕鄂豫条锈菌群体生殖方式分析第31-33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33-36页
    4.1 结论第33页
    4.2 讨论第33-36页
        4.2.1 陕鄂豫条锈病流行规律第33-34页
        4.2.2 条锈菌群体遗传分化第34-35页
        4.2.3 遗传多样性及生殖方式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致谢第40-41页
作者简介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鼢鼠肠道细菌群落和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黏虫抗药性监测及其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