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陕西凤翔东湖园林空间营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课题的提出第9-11页
        1.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9页
        1.1.2 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第9-10页
        1.1.3 南北方古典园林的差异第10页
        1.1.4 凤翔东湖园林在北方古典园林中的特殊性第10页
        1.1.5 目前国内景观设计缺乏思想及内容第10-11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1 认知传统第11页
        1.2.2 指导实践第11页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1.5.1 研究的内容第13页
        1.5.2 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1.6 研究框架第14-15页
2 东湖园林的创建及变迁第15-27页
    2.1 东湖园林概述第15-16页
        2.1.1 地理位置第15页
        2.1.2 气候第15-16页
        2.1.3 地貌第16页
    2.2 东湖创建的背景及苏东坡的经营第16-23页
        2.2.1 创建背景第16-19页
        2.2.2 凤翔古城的山川环境第19-20页
        2.2.3 凤翔古城的人居空间属性第20-21页
        2.2.4 凤翔古城与东湖的关系第21页
        2.2.5 东湖园林的总体关系第21-22页
        2.2.6 苏东坡的经营第22-23页
    2.3 凤翔县城的变迁第23-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3 东湖园林整体布局及构成要素分析第27-61页
    3.1 东湖环境空间构成要素分析第27-56页
        3.1.1 东湖之地形第27-29页
        3.1.2 东湖之水第29-34页
        3.1.3 东湖之植物第34-37页
        3.1.4 东湖之山石第37-38页
        3.1.5 东湖之建筑第38-56页
    3.2 小结第56-61页
4 东湖园林营造之技法总结第61-73页
    4.1 凤翔东湖园林的营造手法初探第61-67页
        4.1.1 以小见大的园林营造手法第61-63页
        4.1.2 虚实相生的园林营造手法第63-64页
        4.1.3 欲露先藏的园林营造手法第64页
        4.1.4 曲径通幽的营造手法第64页
        4.1.5 园林中“比德”第64-66页
        4.1.6 题记点景手法在园林中的运用第66-67页
        4.1.7 生态学理念在园林中的运用第67页
    4.2 营造理念第67-71页
        4.2.1 中国传统哲学观对于园林营造的影响第67-69页
        4.2.2 园林的审美观第69-70页
        4.2.3 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第70-71页
    4.3 小结第71-73页
5 传统营造对当代新中式景观建设的启发第73-85页
    5.1 传统造园的精神内涵第73-74页
    5.2 新中式景观营造上的挑战第74-75页
        5.2.1 建设速度第74-75页
        5.2.2 营造模式第75页
        5.2.3 地域文脉第75页
        5.2.4 形式创新第75页
    5.3 对新中式景观设计上的启发第75-79页
        5.3.1 相地第75-76页
        5.3.2 立意第76页
        5.3.3 布局第76页
        5.3.4 守势第76-77页
        5.3.5 点睛第77页
        5.3.6 定形第77-78页
        5.3.7 营造第78页
        5.3.8 润色第78-79页
    5.4 对新中式景观施工上的启发第79-83页
        5.4.1 理水第80页
        5.4.2 植栽第80-81页
        5.4.3 置石第81-82页
        5.4.4 构筑物第82页
        5.4.5 雕饰第82-83页
        5.4.6 小品第83页
    5.5 小结第83-8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页
    6.2 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附录第91-95页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城市进程中长乐公园更新设计途径研究
下一篇: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作用研究--基于城市发展水平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