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植物沥青基半柔性基层作用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5-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 研究内容第23页
    1.4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1.4.1 研究目标第23页
        1.4.2 技术路线第23-26页
第二章 植物沥青与水泥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6-54页
    2.1 原材料与性能第26-32页
        2.1.1 水泥及初终凝时间的确定第26-27页
        2.1.2 砂及其基本性能第27-28页
        2.1.3 植物沥青第28-30页
        2.1.4 植物沥青-水泥浆用水量与凝结时间测定第30-32页
    2.2 植物沥青与水泥相互作用第32-44页
        2.2.1 植物沥青用量的确定第32-34页
        2.2.2 强度对比实验第34-39页
        2.2.3 添加剂的选用第39-41页
        2.2.4 确定植物沥青最佳用量第41-44页
    2.3 植物沥青-水泥混合胶砂强度第44-49页
    2.4 植物沥青-水泥混合胶砂干缩性能第49-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植物沥青基-水泥稳定细粒土实验研究第54-88页
    3.1 原材料与击实实验第54-59页
        3.1.1 原材料第54-55页
        3.1.2 击实试验第55-59页
    3.2 无侧限强度与相关分析第59-67页
        3.2.1 强度形成机理第59-60页
        3.2.2 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第60-67页
    3.3 温缩性能与干缩性能第67-85页
        3.3.1 温缩性能第68-75页
        3.3.2 干缩性能第75-85页
    3.4 单点抗折强度与冻融试验第85-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植物沥青基—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研究第88-104页
    4.1 原材料与性能第88-91页
        4.1.1 集料筛分实验第88-90页
        4.1.2 含水率实验第90页
        4.1.3 密度与吸水率第90-91页
    4.2 级配设计与VCA矿料骨架间隙率第91-95页
    4.3 对照组水稳碎石击实第95-96页
    4.4 对照组水稳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第96-98页
    4.5 植物沥青改性水稳碎石强度第98-102页
        4.5.1 植物沥青水稳碎石击实第98页
        4.5.2 植物沥青水稳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第98-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5.1 结论第104-105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105页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HB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应力监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