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隧洞与地下工程论文

富水隧洞注浆堵水技术及合理注浆圈形式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突涌水防治措施研究第11-12页
        1.2.2 岩体突水理论研究第12-13页
        1.2.3 围岩注浆理论研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依托工程第15-18页
        1.4.1 工程地质概况第16页
        1.4.2 工程地质问题第16-18页
第2章 隧洞突水力学机理第18-24页
    2.1 地下水渗流理论第18-20页
        2.1.1 均匀连续介质第18-19页
        2.1.2 裂隙岩体介质第19-20页
    2.2 水力劈裂理论第20-21页
        2.2.1 水力劈裂判别标准第20页
        2.2.2 水力劈裂发生的条件第20-21页
    2.3 突水过程流态灾变演化理论第21-24页
        2.3.1 突水孕育段的Darcy流第21-22页
        2.3.2 突水萌生段的快速流第22页
        2.3.3 突水爆发段的自由流第22页
        2.3.4 不同流态边界条件和过渡条件第22-24页
第3章 颗粒流理论第24-28页
    3.1 颗粒流基本理论第24-25页
        3.1.1 颗粒流方法的特点第24页
        3.1.2 颗粒流物理模型第24-25页
    3.2 颗粒流流固耦合理论第25-28页
        3.2.1 裂隙开闭及生成的模拟第25-26页
        3.2.2 流固耦合的实现—虚拟“域”模型第26-28页
第4章 地层注浆细观力学模拟第28-55页
    4.1 注浆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4.1.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28-29页
        4.1.2 模型细观力学参数和渗流参数第29-30页
    4.2 注浆压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30-36页
        4.2.1 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的扩散特征第31-33页
        4.2.2 不同注浆压力下地层的物理特性第33-36页
    4.3 渗透性质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36-39页
        4.3.1 不同传导系数下浆液的扩散特征第37-39页
        4.3.2 不同传导系数下裂隙的扩展特性第39页
    4.4 围岩应力对注浆效果的影响第39-46页
        4.4.1 各向同性应力状态浆液的扩散特征第40-43页
        4.4.2 不同侧压力系数下浆液的扩散特征第43-46页
    4.5 注浆孔布置方案研究第46-54页
        4.5.1 两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第48-50页
        4.5.2 三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第50-51页
        4.5.3 四孔注浆相互影响分析第51-53页
        4.5.4 不同注浆孔注浆效果对比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富水区隧道防水措施及效果研究第55-80页
    5.1 数值模拟的建立第55-56页
        5.1.1 计算模型的生成第55-56页
        5.1.2 模型过程及方案第56页
    5.2 高压富水溶腔突水防治措施及效果研究第56-71页
        5.2.1 溶洞水压对防水效果影响第57-61页
        5.2.2 注浆加固圈渗透性质对防水效果影响第61-62页
        5.2.3 注浆加固圈结构形式对防水效果影响第62-69页
        5.2.4 设置排水措施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69-71页
    5.3 富水断层突水防治措施及效果研究第71-78页
        5.3.1 横断面底位交错突水模式第71-76页
        5.3.2 横断面上侧位交错突水模式第76-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海拔地区生态建筑热环境及设计策略研究--以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为例
下一篇:参数化设计在概念汽车表皮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