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3.2 社会意义 | 第16-17页 |
1.3.3 经济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地域文化及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28页 |
2.1 地域文化相关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文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地域的概念 | 第20页 |
2.1.3 地域文化的概念 | 第20页 |
2.1.4 地域文化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 城市园林景观相关概述 | 第22-26页 |
2.2.1 园林景观的起源 | 第22-23页 |
2.2.2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分类 | 第23-24页 |
2.2.3 城市景观 | 第24-25页 |
2.2.4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原则 | 第25-26页 |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关系 | 第26页 |
2.4 城市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几点问题 | 第26-28页 |
2.4.1 受城市决策层认识水平的限制 | 第27页 |
2.4.2 片面理解地域文化 | 第27页 |
2.4.3 设计缺乏意境,作品抽象 | 第27-28页 |
3 临沂市概况与地域文化分类 | 第28-35页 |
3.1 临沂市概况 | 第28-29页 |
3.2 临沂市地域文化分类 | 第29-33页 |
3.2.1 沂蒙红色革命文化 | 第30页 |
3.2.2 书法文化 | 第30-31页 |
3.2.3 兵学文化 | 第31页 |
3.2.4 望族文化 | 第31页 |
3.2.5 名仕文化 | 第31-32页 |
3.2.6 孝贤文化 | 第32页 |
3.2.7 东夷文化 | 第32页 |
3.2.8 古国文化 | 第32-33页 |
3.2.9 其他文化 | 第33页 |
3.3 临沂市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 第33-35页 |
3.3.1 地理环境要素 | 第33-34页 |
3.3.2 社会环境要素 | 第34-35页 |
4 临沂市地域文化认知程度调查 | 第35-43页 |
4.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第35页 |
4.2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35-36页 |
4.3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36-43页 |
4.3.1 被调查者的基本属性分析 | 第36-37页 |
4.3.2 临沂市城市印象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4.3.3 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程度及满意度评价分析 | 第38-43页 |
5 地域文化在临沂市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体现 | 第43-59页 |
5.1 城市结构 | 第43-44页 |
5.2 城市道路建设 | 第44-47页 |
5.2.1 城市道路命名 | 第45页 |
5.2.2 道路绿化 | 第45-46页 |
5.2.3 临街建筑 | 第46-47页 |
5.3 城市广场建设 | 第47-52页 |
5.3.1 临沂市人民广场 | 第48-52页 |
5.4 城市雕塑 | 第52-55页 |
5.4.1 沂蒙广场雕塑群 | 第53-54页 |
5.4.2 东夷文化雕塑 | 第54-55页 |
5.5 城市建筑 | 第55-56页 |
5.6 小结 | 第56-59页 |
6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9-60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页 |
7 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表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社会实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