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 抗菌肽2IQ3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及方法 | 第15-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5-43页 |
3.1 目的基因磷酸化获得双链鉴定 | 第35页 |
3.2 pET-28a(+)载体的双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3.3 pET-28a(+)-2IQ3重组菌的筛选 | 第36-37页 |
3.4 阳性重组菌PCR鉴定 | 第37页 |
3.5 2IQ3目的基因测序结果 | 第37-38页 |
3.6 2IQ3突变基因(2IQ3~m)的获得 | 第38页 |
3.7 PET-28a(+)-2IQ3~m阳性菌的筛选 | 第38-39页 |
3.8 PET-28a(+)-2IQ3~m阳性重组菌双酶切鉴定 | 第39-40页 |
3.9 PET-28a(+)-2IQ3~m阳性重组菌PCR鉴定 | 第40页 |
3.10 PET-28a(+)-2IQ3~m基因测序结果 | 第40-41页 |
3.11 PET-28a(+)-2IQ3~m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 第41-42页 |
3.12 PET-28a(+)-2IQ3~m表达产物活性检测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3-46页 |
4.1 抗菌肽2IQ3基因片段的设计 | 第43页 |
4.2 突变体基因与引物的设计 | 第43-44页 |
4.3 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 第44页 |
4.4 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4-45页 |
4.5 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缩略词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