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喷丸清理及强化用不锈钢丝切丸的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抛喷丸技术 | 第14-15页 |
1.2 抛喷丸技术参数 | 第15-16页 |
1.3 欧文循环寿命与测定方法 | 第16-18页 |
1.4 金属磨料与不锈钢丝切丸 | 第18-19页 |
1.5 不锈钢丝切丸的热处理 | 第19-20页 |
1.6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2.2.1 硬度测定 | 第23页 |
2.2.2 金相观察 | 第23-24页 |
2.2.3 热处理试验 | 第24页 |
2.2.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页 |
2.2.5 耐蚀性能试验 | 第24-25页 |
2.2.6 抛射试验 | 第25页 |
2.2.7 表面粗糙度测定 | 第25页 |
2.2.8 磨损过程试验 | 第25页 |
2.2.9 表面轮廓扫描 | 第25-26页 |
2.2.10 SEM扫描 | 第26-28页 |
第3章 不锈钢丝切丸性能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3.1 硬度测定 | 第28-30页 |
3.1.1 不锈钢丝切丸的硬度 | 第28-29页 |
3.1.2 横截面与拉拔方向截面的硬度对比 | 第29-30页 |
3.1.3 磨损前后的硬度对比 | 第30页 |
3.2 金相观察 | 第30-32页 |
3.3 固溶处理 | 第32-33页 |
3.4 X射线衍射相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3.5 耐蚀性能 | 第35-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不锈钢丝切丸的抛射清理能力 | 第40-62页 |
4.1 试片表面覆盖率的变化 | 第40-46页 |
4.1.1 不锈钢丝切丸规格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不锈钢丝切丸材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3 抛射试片材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4 规律总结与分析 | 第43-46页 |
4.2 试片表面的去除量 | 第46-50页 |
4.2.1 试片表面去除量的影响因素 | 第46-48页 |
4.2.2 持续抛射后试片表面去除量 | 第48-50页 |
4.3 试片表面的粗糙度 | 第50-54页 |
4.3.1 粗糙度测量仪测定 | 第50-53页 |
4.3.2 白光干涉仪测定 | 第53-54页 |
4.4 试片表面的轮廓形貌 | 第54-59页 |
4.4.1 试片表面轮廓的影响因素 | 第54-58页 |
4.4.2 持续抛射后试片表面轮廓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5章 不锈钢丝切丸的磨损过程 | 第62-74页 |
5.1 磨损过程形貌与质量变化 | 第62-64页 |
5.1.1 磨损过程形貌变化 | 第62-63页 |
5.1.2 磨损过程质量变化 | 第63-64页 |
5.2 磨损过程阶段分析 | 第64-67页 |
5.3 欧文循环寿命及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5.4 成本分析 | 第69-72页 |
5.4.1 消耗不锈钢丝切丸的成本 | 第69-71页 |
5.4.2 抛喷丸清理的综合成本 | 第71-72页 |
5.4.3 大规格不锈钢丝切丸的应用 | 第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