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反窃电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附件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供电企业窃电损失风险要因分析方面第15-16页
        1.2.2 窃电用户搜索方法方面第16-17页
        1.2.3 用户窃电方式辨识方面第17-18页
        1.2.4 追补电量和电费计算方法方面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1页
第二章 窃电损失要因分析第21-31页
    2.1 概述第21页
    2.2 故障树分析方法第21-23页
        2.2.1 故障树第21-23页
        2.2.2 结构重要度系数第23页
    2.3 窃电损失故障树的构建第23-27页
        2.3.1 导致窃电损失的风险源分析第23-24页
        2.3.2 窃电损失故障树第24-27页
    2.4 窃电损失风险因素的结构重要度计算第27-28页
    2.5 窃电损失风险的重要因素分析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基于台区线损率矫正值的窃电重灾区判定方法第31-53页
    3.1 概述第31-32页
    3.2 基于台区线损率矫正值的窃电重灾区辨识总体流程第32-33页
    3.3 台区线损率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第33-39页
        3.3.1 台区线损率异常现象第33-34页
        3.3.2 台区线损率异常原因第34-36页
        3.3.3 台区线损率异常的总体辨识流程第36-37页
        3.3.4 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导致线损率异常的判定条件第37页
        3.3.5 无功补偿不足导致线损率异常的判定条件第37-38页
        3.3.6 供电侧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导致线损率异常的判定条件第38-39页
    3.4 异常线损率的矫正方法第39-45页
        3.4.1 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的异常线损率的矫正第40-42页
        3.4.2 功率因数低下导致的异常线损率的矫正第42页
        3.4.3 供电侧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导致的异常线损率的矫正第42-45页
    3.5 算例分析第45-52页
        3.5.1 算例数据第45-46页
        3.5.2 台区异常线损率原因辨识和矫正结果第46-51页
        3.5.3 窃电重灾台区辨识结果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远程用电稽查分析方法第53-72页
    4.1 概述第53页
    4.2 远程用电稽查的硬件基础和数据需求第53-56页
    4.3 低压三相四线制用户远程用电稽查分析方法第56-64页
        4.3.1 低压三相四线制用户的主要窃电方式[40]第56-60页
        4.3.2 各种窃电方式下回传数据的特点分析第60-64页
        4.3.3 窃电方式远程辨识流程第64页
    4.4 低压单相用户远程用电稽查分析方法第64-66页
        4.4.1 低压单相用户的主要窃电方式第64页
        4.4.2 各种窃电方式下回传数据的特点分析第64-65页
        4.4.3 窃电方式远程辨识流程第65-66页
    4.5 算例分析第66-71页
        4.5.1 用户窃电方式辨识过程第66-71页
        4.5.2 本文方法和窃电记录的比较第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追补电量、电费计算的更正系数方法第72-86页
    5.1 概述第72-73页
    5.2 方法的基本思想第73-74页
        5.2.1 更正系数的定义第73页
        5.2.2 求解追补电量的更正系数方法第73页
        5.2.3 更正系数法下追补电费的计算第73-74页
    5.3 低压三相四线制用户追补电量、电费计算的更正系数方法第74-81页
        5.3.1 不同窃电方式对应的更正系数第74-79页
        5.3.2 低压三相四相制大用户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更正问题第79-81页
    5.4 低压单相用户追补电量、电费计算的更正系数方法第81-82页
    5.5 算例分析第82-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6.1 结论第86-87页
    6.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滚动优化的微网能源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低压无功补偿器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