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3 研究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文章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山东省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2.1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2.1.1 留守妇女 | 第19-20页 |
2.1.2 政治参与 | 第20-22页 |
2.2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 | 第22-27页 |
2.2.1 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参与式民主理论 | 第23页 |
2.2.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 第23-24页 |
2.2.4 相关政策及法律依据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 | 第27-46页 |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7-30页 |
3.1.1 数值算例与分析 | 第27-28页 |
3.1.2 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28-29页 |
3.1.3 调研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9-30页 |
3.2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30-46页 |
3.2.1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意识分析 | 第31-38页 |
3.2.2 农村留守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分析 | 第38-46页 |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 第46-56页 |
4.1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成就 | 第46-48页 |
4.1.1 参与规模呈扩大趋势 | 第46-47页 |
4.1.2 话语权得以提升 | 第47页 |
4.1.3 促进和谐农村的发展 | 第47-48页 |
4.2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4.2.1 主体意识的丧失 | 第48页 |
4.2.2 参与的水平和程度低 | 第48-49页 |
4.2.3 被动的政治参与 | 第49-50页 |
4.2.4 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水平低 | 第50页 |
4.3 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 第50-56页 |
4.3.1 内在因素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2 外在因素的影响 | 第52-56页 |
第五章 完善山东省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思考与建议 | 第56-63页 |
5.1 重视教育,提升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能力 | 第56-57页 |
5.1.1 加强知识文化宣传,促进农村留守妇女思想解放 | 第56页 |
5.1.2 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继续教育,提升整体文化水平 | 第56-57页 |
5.2 加强农村地区整体文化建设,构建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 | 第57-59页 |
5.2.1 加大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建立平等的性别文化 | 第57-58页 |
5.2.2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形成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环境 | 第58-59页 |
5.3 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保障 | 第59-60页 |
5.3.1 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扩展就业渠道 | 第59-60页 |
5.3.2 积极鼓励农村留守妇女自主创业 | 第60页 |
5.4 完善制度建设,为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建立保障 | 第60-63页 |
5.4.1 深入贯彻实施村民自治制度 | 第60-61页 |
5.4.2 加强普法宣传,强化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的法律保障 | 第61页 |
5.4.3 用民主政治理念引导农村留守妇女政治参与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