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 第15-18页 |
1.1.1 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1.1.2 选题的背景 | 第16-18页 |
1.2 深部开采的定义及判别 | 第18-20页 |
1.2.1 深部开采的定义 | 第18-19页 |
1.2.2 煤矿深部开采判别 | 第19-20页 |
1.3 巨厚松散层定义及其特征 | 第20-21页 |
1.3.1 巨厚松散层的定义 | 第20页 |
1.3.2 巨厚松散层的特征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地表沉陷规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1.4.1 地表沉陷机理及沉陷预计的研究 | 第21-24页 |
1.4.2 存在问题 | 第2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岩层破断规律及沉陷预计 | 第27-45页 |
2.1 深部高地应力下覆岩变形及破断规律 | 第27-33页 |
2.1.1 浅部岩层变形基本方程的建立 | 第27-28页 |
2.1.2 岩层流变的力学模型 | 第28-30页 |
2.1.3 深部岩层移动变形规律 | 第30-33页 |
2.2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的预计 | 第33-37页 |
2.2.1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分析 | 第33-34页 |
2.2.2 模型的提出 | 第34-35页 |
2.2.3 下部离散介质 | 第35-36页 |
2.2.4 上部松散层随机介质 | 第36-37页 |
2.2.5 复合介质的耦合 | 第37页 |
2.3 地表沉陷预计与实测对比 | 第37-42页 |
2.3.1 谢桥煤矿地表沉陷实测 | 第37-38页 |
2.3.2 谢桥煤矿地表沉陷预计及模拟 | 第38-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5-71页 |
3.1 离散元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3.2 松散层厚度对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46-54页 |
3.2.1 模拟方案及模拟结果 | 第46-53页 |
3.2.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3.3 开采深度对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54-60页 |
3.3.1 模拟方案及模拟结果 | 第54-59页 |
3.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3.4 开采厚度对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60-63页 |
3.4.1 模拟方案及模拟结果 | 第60-62页 |
3.4.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3.5 土岩比对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63-69页 |
3.5.1 模拟方案及模拟结果 | 第63-65页 |
3.5.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 第71-79页 |
4.1 灰色关联分析简介 | 第71-72页 |
4.2 地表沉陷的灰色关联模型及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72-75页 |
4.2.1 确定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与因素行为序列 | 第73-74页 |
4.2.2 数据变化 | 第74-75页 |
4.2.3 求取灰色关联度 | 第75页 |
4.2.4 灰色关联度排序 | 第75页 |
4.3 地表水平移动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75-78页 |
4.3.1 确定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与因素行为序列 | 第75-76页 |
4.3.2 数据变化 | 第76-77页 |
4.3.3 求取灰色关联度 | 第77页 |
4.3.4 灰色关联度排序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