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30页 |
1.1 α-取代异喹啉生物碱的分类 | 第10-13页 |
1.1.1 α-取代二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 第10页 |
1.1.2 α-取代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 第10-13页 |
1.1.2.1 α-芳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 第11页 |
1.1.2.2 α-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 第11-12页 |
1.1.2.3 α-苄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 第12页 |
1.1.2.4 α-烷基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 第12-13页 |
1.2 α-取代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 第13-15页 |
1.2.1 抗肿瘤活性 | 第13-14页 |
1.2.2 抗病原微生物活性 | 第14页 |
1.2.3 抗炎作用 | 第14页 |
1.2.4 抗凝血作用 | 第14页 |
1.2.5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4页 |
1.2.6 其他作用 | 第14-15页 |
1.3 α-取代四氢异喹啉化合物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1.3.1 Picteet-Spengler四氢异喹啉反应 | 第15页 |
1.3.2 Bischler-Napieraski四氢异喹啉合成方法 | 第15-16页 |
1.3.3 Pomeranz-Fritsch反应 | 第16页 |
1.4 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 第16-23页 |
1.4.1 N-芳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碳氢活化合成 | 第17-20页 |
1.4.1.1 金属介导的过氧化物催化反应 | 第17-18页 |
1.4.1.2 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催化反应体系 | 第18-19页 |
1.4.1.3 光催化反应体系 | 第19页 |
1.4.1.4 氧气催化反应 | 第19-20页 |
1.4.2 N-酰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碳氢活化反应 | 第20-23页 |
1.4.2.1 氧合铵盐(TEMPOoxoammoniumSalt)催化反应 | 第20-21页 |
1.4.2.2 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催化反应体系 | 第21页 |
1.4.2.3 二氧化锰/甲磺酸催化反应 | 第21-22页 |
1.4.2.4 过硫酸盐催化反应体系 | 第22-23页 |
1.4.2.5 2,3-二氯-5,6-二氰对苯醌催化反应 | 第23页 |
1.5 碳氢键炔基化反应 | 第23-26页 |
1.5.1 经典炔基化反应 | 第23-24页 |
1.5.2 金属催化的碳氢炔基化反应 | 第24-26页 |
1.5.2.1 C(sp~2)-H与炔基试剂(炔基卤代物)的炔基化反应 | 第24-25页 |
1.5.2.2 sp~2/sp-C-H交叉脱氢偶联炔基化反应 | 第25-26页 |
1.5.2.3 C(sp~3)-H炔基化反应 | 第26页 |
1.6 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相关技术 | 第26-29页 |
1.6.1 核磁共振技术 | 第26-27页 |
1.6.2 质谱法(MS) | 第27-28页 |
1.6.3 色谱分离技术 | 第28-29页 |
1.7 α-炔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1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2.2 合成方法 | 第30-32页 |
2.2.1 N-苄氧甲酰基四氢异喹啉的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2.2.2 N-酰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页 |
2.2.3 α-炔基四氢异喹啉的合成 | 第31-32页 |
2.3 α-炔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3-72页 |
3.1 合成方法研究结果 | 第33-36页 |
3.1.1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3.1.2 N-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3.1.3 溶媒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 应用性研究结果 | 第36-72页 |
3.2.1 新的合成工艺应用性研究 | 第36-43页 |
3.2.2 化合物结构确认 | 第43-72页 |
4 讨论 | 第72-74页 |
4.1 合成工艺研究结果讨论 | 第72页 |
4.2 新合成工艺应用性研究结果讨论 | 第72-74页 |
5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