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物理层安全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物理层安全的基本原理与保密容量 | 第12-14页 |
1.2.2 主动窃听系统的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全双工主动窃听场景中人工噪声的安全性能分析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21页 |
2.2 全双工主动窃听场景人工噪声辅助通信传输模型 | 第21-24页 |
2.3 有用信号与人工噪声之间的最优功率分配 | 第24-25页 |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全双工主动窃听场景中博弈模型分析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合法节点与窃听节点的博弈模型 | 第30-34页 |
3.2.1 博弈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3.2.2 纳什均衡解 | 第31-34页 |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协作干扰主动窃听场景中人工噪声辅助安全通信 | 第37-51页 |
4.1 引言 | 第37-39页 |
4.2 协作窃听场景人工噪声辅助通信传输模型 | 第39-41页 |
4.3 MISOSE下行窃听博弈策略 | 第41-46页 |
4.3.1 博弈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4.3.2 迭代算法求解平衡解 | 第43-46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1-52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