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的遗传分析

符号说明第4-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31页
    1.1 小麦的地位与起源第13-14页
        1.1.1 小麦生产现状第13页
        1.1.2 小麦的起源第13-14页
    1.2 小麦条锈病第14-17页
        1.2.1 小麦条锈病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第14-15页
        1.2.2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第15-16页
        1.2.3 小麦条锈病防治第16-17页
    1.3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第17-23页
        1.3.1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类型第17-18页
        1.3.2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第18-19页
        1.3.3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第19-23页
    1.4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0第23-25页
        1.4.1 Yr10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第23-24页
        1.4.2 Yr10CG基因在我国小麦中的分布第24-25页
    1.5 小麦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第25-30页
        1.5.1 图位克隆技术第25-26页
        1.5.2 同源克隆技术第26-27页
        1.5.3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快速克隆技术第27-28页
        1.5.4 常用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第28-30页
    1.6 小麦抗条锈病研究展望第30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9页
    2.1 实验材料第31页
        2.1.1 植物材料第31页
        2.1.2 小麦条锈菌小种第31页
    2.2 材料种植及表型调查第31-35页
        2.2.1 材料种植第31-32页
        2.2.2 小麦条锈病接种及表型鉴定第32-35页
            2.2.2.1 注射接菌法第32页
            2.2.2.2 抖粉接菌法第32-33页
            2.2.2.3 小麦抗条锈病反应型分级第33-35页
    2.3 常规实验方法第35-37页
        2.3.1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SDS法)第35页
        2.3.2 普通PCR扩增体系和程序第35-36页
        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6页
        2.3.5 DNA片段的胶回收、连接、转化第36-37页
    2.4 分子标记开发第37页
    2.5 EMS突变群体的制备第37-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61页
    3.1 Yr10基因高抗小麦条锈病第39-40页
    3.2 Yr10基因的遗传作图第40-44页
        3.2.1 Yr10CG位点与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关联分析第40-41页
        3.2.2 Yr10CG的转基因功能验证第41-43页
        3.2.3 Yr10CG基因与Yr10位点距离1.2cM第43-44页
    3.3 Yr10基因的重新定位第44-47页
        3.3.1 利用SSR标记定位Yr10基因第44页
        3.3.2 基于小麦90KiSelectSNP芯片数据的BSA分析第44-45页
        3.3.3 小麦与水稻共线性区段基因分析及标记开发第45-47页
    3.4 人工合成小麦定位群体的创建第47-52页
        3.4.1 作图群体的构建第48页
        3.4.2 抗条锈病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第48-49页
        3.4.3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49-52页
        3.4.4 六倍体小麦与四倍体小麦共线性分析第52页
    3.5 Yr10候选区域的基因分析第52-57页
    3.6 Yr10基因的突变分析第57-61页
        3.6.1 突变群体的创制第57页
        3.6.2 突变材料的种植与收获第57-59页
        3.6.3 突变材料表型鉴定第59-61页
4 讨论第61-64页
    4.1 Yr10基因是优良抗病资源第61页
    4.2 Yr10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第61-62页
    4.3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定位Yr10基因第62-63页
    4.4 反向遗传学研究手段克隆基因第63-64页
5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调查及其生防复合菌的研究
下一篇:网格轻链蛋白TaCLC1在调控小麦抗赤霉病中的功能分析